| 李国民“长脚”的房子。 |
|
□据 中原网
房子盖好后,很多人压根儿就不会想到要把它整体挪走,因为历来有“盖房如揳钉”的说法。但太康县五里口乡五西村42岁的农民李国民却打破了这个传统习惯:这位只有小学文化,既无专业技术,又无专门设备,也没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民,甚至连泥瓦匠都没有做过,更不用说学习移动楼房的事了,可他却花费5个多月硬是把一座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整体平移了8米多。他也因此成了村民眼中给楼房“装脚”,让楼房“走路”的能人。
▲▲突发奇想要挪楼
3日,记者在五西村的南头看到,一幢两层楼房赫然出现在一块空地西侧,楼房和空地之间用3条宽约10厘米的钢制“滑道”连接,从楼房底部与地基接触的墙壁边缘被凿开的裂缝中,可依稀看到楼房被挪动过的痕迹。
好端端的楼房为什么要挪呢?李国民说,4年前,他和家人在自家宅基地上建了这座南北长9米,东西宽8米,高7米的两层楼房。近些年,小城镇建设的扩街改造使得临街门面房被普遍看好,而他发现自家楼房的东墙对着柏油路和老南北街,充满了商机,于是就想把小楼改造成有门面的楼房。但他很快发现,如果改造小楼,最多也只能得到两间门面房,而且还会破坏房子的整体结构。“改造麻烦,扒了可惜,干脆挪走!”李国民经过观察,发现小楼的西侧还有一片闲置的空地,面积和他的楼房占地面积差不多。于是,他决定把小楼整体由东往西平移到空地上,这样既保住了小楼,又可以腾出盖门面房的地儿,可谓一举两得。
▲▲给小楼装“轮子”,4天挪8米多
有了要挪楼的想法后,怎么挪成了令他头疼的事情。一次,李国民在家中看到院子里停放着一辆架子车,仔细端详后,发现小小的架子车之所以能让人拉着重物随意走动,关键就在于架子车的下面有轮子,真正承受力量的就是轮子轴承里那些不起眼的钢珠。
“如果我能给小楼装上‘轮子’,就能让小楼‘走动’!” 就这样,李国民决定给自家楼房装“轮子”。
2010年年底,李国民清理了小楼西侧的空地后,买来了沙子、砖头、水泥等建筑材料。一个多月后,一个与楼房地基平行的新地基建好了。
2011年2月,李国民拿出2000多元钱,从县城买回了一批槽钢、钢板和12.5公斤钢珠,并找来电焊机,把切割好的槽钢和钢板焊到了一起,在二者之间铺上钢珠后,用卡子把钢珠固定好,这样,一条“滑道”就做好了。
像这样的“滑道”,李国民一共做了3条。
李国民把楼房的地基挖好后,找来电钻等工具,把楼房南面墙壁与地基的连接部切开一个长约4.5米、宽约12厘米的口子,然后把事先做好的“滑道”放到切开的口子内,再用水泥把“滑道”和墙壁粘连到一起,等水泥完全凝固后,他又把剩下的地基切开,将“滑道”完全塞进去。同样的方法,另外两个“滑道”也顺利地安置在楼房的北墙和楼房中间的地梁上。
“‘滑道’就相当于楼房的‘脚’,如今楼房‘长了脚’,只需要推一下就能‘走’了!”李国民随后借来千斤顶,分别放在3个“滑道”上。
2011年4月下旬的一天,随着李国民的一声令下,在3个千斤顶的同时作用下,楼房开始一点一点地被挪动,第一天楼房只艰难地挪动了三四厘米,第二天挪动了七八十厘米。就这样,经过4天的努力,李国民的楼房终于成功挪了8米多,完成了平移计划。
这搬到“新家”的楼房是否真能住人呢?李国民告诉记者,楼房挪到新地基后,墙上连个小裂缝都没有。
▲▲专家称私自挪楼质量难保
农民对自建房实施平移,是否会改变建筑结构,有没有质量保障,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周口市住建局建筑工程质监站站长李加夫。
李加夫说,农村房屋不在住建部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范围,他们监管的是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造价在30万元以上,且超过三层的楼房。但即使是农村建楼房,一般建房前也尽量要有设计图纸,找一些有资质的施工队来施工。
针对农民李国民“挪楼”一事,李加夫认为,这要看他事先有没有设计方案,有没有对楼房的移动和加固方案。另外,楼房移动后要观察其结构是否有变化,墙体是否存在裂缝现象。然而,从记者掌握的情况看,李国民并没有聘请有资质的建筑队来施工,加之又无科学的施工方案,如果自行对楼房挪移,这样就很难保证楼房移动后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