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亚敏
这是一个文学式微的年代,小说处于尴尬的境地,即使获得鲁迅、茅盾文学奖,也赶不上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普及程度,所以当阎连科的作品《丁庄梦》多年后被顾长卫改编成电影《最爱》,我才有机会读到这部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描写艾滋病题材的长篇力作”。
《丁庄梦》取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河南省“艾滋村”。故事的主要角色是祖孙三代。丁爷爷多年前响应号召,鼓励乡民卖血。儿子丁辉看出其中的好处,私设采血站买血卖血,大发横财。也正因为抽血过程的不规范,他成为造成地方艾滋病病毒交叉感染的元凶。丁辉12岁的儿子则在故事开场前,已经被艾滋病患和家人毒死。小说是由这个死去的孩子的观点,看到爷爷的悔恨,爸爸的狡猾,还有丁庄艾滋病患者和家属种种惊慌失措的反应。
丁爷爷这个人物是一个宗族长老式人物,敬天法祖,负担家乡的命脉。但他的敬谨和谦卑只带来了灾难。儿子丁辉既是灾难的始作俑者,也是灾难的受害者。卖血盛行时他懂得一针多用,用啤酒掺血,绝不浪费血袋。艾滋病患大量死亡时,他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名棺材买卖人。为了不让年轻死者身后孤单,他又开辟冥婚中介事业,一时生意兴隆,供不应求。当他的冥婚脑筋甚至动到自己儿子身上时,他的老子丁爷忍无可忍,终于导致了弑子的结局。
作者将艾滋病肆虐化为祖孙三代间的道德剧。在痛惜这些患者和家属的无知无助的同时,他也不假辞色,写出了他们的愚蠢和贪婪——不只在得病前,更在得病后。作者坦言在这部小说中,自己更多的不是写人体的艾滋病,而写的是人心中的艾滋病;虽然写的是死亡,但更多关注和表达的是灾难面前弥漫在空气中的人性的黑暗。小说在写作风格上既有现实主义的纪实描写,又有奇谲惊人的梦幻想象,亦真亦幻,既触目惊心,又警世感人。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像阎连科写得如此辛苦乃至痛苦。在完成这部书稿的时候,他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那被孤独和无望强烈压迫的无奈,如同被抛在了一个渺无人烟的大海、一座不见鸟飞草动的孤岛。”对于像阎连科这样深怀悲悯和同情之心的作家来说,写作显然不是某种获取名誉的手段,乃是一场与黑暗力量之间的豪赌。作者在写作中“与哀哭者同哀哭,与捆绑者同捆绑”,实现了心灵的“自我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