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3版:十问洛阳我作答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问之殷殷 应之切切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7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问之殷殷 应之切切
专家学者回应“十问”观点集萃
  (上接A02版)

  五问 科研成果如何走出院所?

  专家回应 政府应建好科技服务体系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谷建全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有38家中央科研院所驻豫,洛阳拥有13家。这些单位,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是所在领域的佼佼者,但是,这些单位“空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究其原因,是这些科研单位的科技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并未充分融入河南省经济科技发展的大循环中。

  河科大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延军说,洛阳在推动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方面,应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运用政府资源,构建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服务体系。将具有区域产业特色和高新技术优势的高科技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由政府出面推动科研院所发展及其产品市场开拓。二是由政府出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对驻洛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进行推介,促进本地科研院所与外地企业的联合,促进科研院所成果的转化。

  六问 洛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星火燎原”?

  专家回应 多策并举 促其燎原

  洛阳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娄会峰表示,洛阳正抓住“十二五”时期的机遇,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目标,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为洛阳新一轮的发展奠定基础。

  谈到具体措施,河科大管理学院院长席升阳表示: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要把知识产权放在企业发展的主要位置,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使企业获得最大化、最长远的利益;二是必须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企业应建立一支高精尖的人才队伍,为产品研发及产业发展补充新鲜血液;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以民营资本为主体,使其拥有自主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活力,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四是积极瞄准上市,要以上市为最终目标,为企业制定整体发展规划;五是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对上下游产业进行孵化。

  他说,只有把“星星之火”做大做强,洛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才能形成“燎原之势”。

  七问 孔雀如何洛阳飞?

  专家回应 洛阳应广栽“梧桐树”

  河科大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张纪认为,为人才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平台,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河科大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延军认为,为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运用政府资源和非市场化手段,完善“孵化器”功能,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工作平台;二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人才创业提供融资支持。政府为企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畅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渠道。

  目前,洛阳的人才回流已初见成效。洛阳市商务局局长曾丹梅说,洛阳有40万成熟的产业工人,基本上在沿海一带城市打拼。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外出就业的成熟劳动力资源回流的现象。

  八问 中国北方水城如何走国际生态城之路?

  专家回应 生态、旅游、文化结合乃出路

  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郑光复在谈到洛阳建设时曾表示,洛阳的山水城市建设主题应突出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也是“山水城市”的精髓所在。应按照“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特点,把洛阳建设成为“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的特色山水城市。

  洛阳市拆迁办主任常安仁说,洛河以北城区改造提升,将会更加凸显古都文化元素,利用引黄入洛工程,构建涧河、瀍河、邙山渠等水系,打造一批古色古香的街道、社区,形成一批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的精品之作,构筑“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的特色城区。

  九问 根文化如何变成生产力?

  专家回应 用“根文化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有丰厚的文化资源,“根文化”内涵丰富,对海内外炎黄子孙甚至整个世界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怎样把洛阳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丰富的“根文化”资源变成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洛阳市文联党组书记刘红旗认为有两条途径:

  一是“请进来”。就是发展“根文化游”等文化旅游产业,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带动餐饮、会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是“走出去”。利用洛阳的文化资源制作出成功的文化产品,然后推向全国,推向全球。它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动漫产品,可能是音乐产品,可能是舞蹈产品,不一而足,但都带着洛阳“根文化”深深的烙印。

  十问 郑洛争霸还是共同打天下?

  专家回应 郑洛应当联手打天下

  洛阳市发改委主任李跃民认为,郑州和洛阳实现联手打天下,不仅具有理论可行性,更具有现实操作性:两市地域天然接壤;两市间交通便利;两市间产业关联度强;两市间经济实力差异不大。另外,两市之间的偃师、巩义、荥阳三个县级市,全部位列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前五名,经济发展的纽带作用也十分明显。

  席升阳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洛阳的GDP一直是河南的排头兵。随着中原经济区的筹划与建设,洛阳在这个大格局中被定位为副中心城市,与郑州形成“双子星”,所以必须进行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在行动上有大创新,才能与郑州共同打天下。

  (记者 李英杰 整理)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