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6版:弘扬洛阳精神 创建文明城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项项举措为孩子 百姓心里很踏实
苦难中孕育的创业良机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7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去年以来,我市围绕“民生改善攻坚战”,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破解“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对市委、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真诚态度及出台的一系列惠民举措,人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项项举措为孩子 百姓心里很踏实
□记者 李燕锋 实习生 于诗情
  孩子上学难不难、贵不贵?对这个问题,全国大部分家长的回答恐怕都是一样的:上学不难、不贵,但上好学挺难、挺贵!那么,洛阳的家长对此是怎么看的呢?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很容易

  丁丁(化名)今年6岁,两年前随父母从宜阳来到洛阳,进了西工区一家民办幼儿园。这几天正是小学新生入学报名时间,丁丁的父亲有点担心:“孩子的户口不在这儿,上学会不会有麻烦?”到学校一问,他才知道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拿着事先开好的证明,丁丁顺利地成了西工区上阳路小学的学生。“没想到俺们打工者的孩子在城里上学还挺方便!”丁丁的父亲感慨道。

  近年,和丁丁一样顺利进入城市区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有很多。我们了解到,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06年,我市划定39所学校面向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开放,并规定这些学生到指定学校就读时,享受的各项待遇与城市区学生一样;所有接收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学校都不得以“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等命名,或在学校单设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班。开放的学校2007年增加到77所,2010年又增加到83所,几乎覆盖了市区所有中小学校。截至目前,共有2.1万多名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在洛就读。

  ▲▲特色教育让家长不再愁择校

  孩子上学难不难?在今年6月市教育部门组织的校园开放日活动中,看着周王城广场上各个学校的特色展示,许多家长都说:“学校的教学内容这么丰富,孩子上学还发啥愁!”

  有的学校注重培养孩子的德行、操守,开设有专门的德育课堂;有的学校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开展有校园文化节、贸易节,让孩子亲身体验社会生活百态;有的学校注重孩子对大自然的认识,在校园里开辟“开心农场”,让孩子们种瓜果蔬菜……正为让孩子读哪所初中犯难的刘女士惊叹不已:“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孩子进哪所学校我都不怕了,肯定能学出个样子来!”

  在活动现场,一名市人大代表由衷地说,教育工作是社会热点,近年出现的上学难、上学贵以及择校问题,更是让许多人对教育工作产生了误解。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能更全面地看到近年我市在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也会对教育工作有新的认识。

  ▲▲项项措施让百姓心里很踏实

  昨日上午,西工区涧东路上的一辆洛阳东方外国语学校宣传车引起了人们注意。作为我市今年引进的两所民办学校之一,该校的建设任务目前已基本完工,今年计划招收34个教学班。

  “积极引进民办学校,满足不同群体的求学需求,对缓解当前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很有帮助。”正在附近建材市场买东西的王先生说。

  其实,引进民办学校只是我市破解上学难、上学贵问题的一个方面。近半年,如果你到市区各个学校走过、看过,就会惊喜地发现,许多学校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市22中、市32中、东升二中等7所学校,一栋栋新教学楼拔地而起;在市59中、市26中等22所学校,新建教学楼的规划已基本落定。市教育局副局长韩经权说,破解上学难、上学贵是当前我市教育部门的一项中心工作,从年初开始,我市已陆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整合教育资源,实施初完中分离;出台关于城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意见;积极制订洛阳市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等。

  一点努力,换来一分认可。在日前组织的一次“网友看学校”活动中,有网友感慨:“虽然教育的现状、学校的面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但看到这一项项措施,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孩子上学问题的极大关注。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为此感到欣慰、感到踏实!”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