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图 李玉明 |
|
最近半个多月,来洛打工的小姚成了西工区某银行网点的常客。他频频光顾银行不为理财,只为“找回失踪的373元”。
小姚:“我的确预存了300多元”
昨日,在某私企打工的小姚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苦衷:4月23日,公司领导给了他500元钱,让他到某银行网点交电费,并讲明“交完127元当月电费,余下的373元就存在账户上”。按惯例电费俩月交一次,6月供电部门向他们催交电费时,小姚才发现余下的373元没预存到账户上。
小姚手中的某银行4月23日用电收费单据上显示:上次结存0.24元,本月应收126.56元,实收127.00元,结转0.68元。“单据上的账没错,但我给银行工作人员的是500元。当时,我没有仔细核对,以为没有找零就是预存上了。”小姚懊恼地说。
银行:无法查证小姚的说法
和小姚走进“事发银行”大堂,接待我们的负责人说,小姚的事情“已经向上级行反映了,实在是无能为力”,银行有严格的制度,每天有工作人员进行轧账(即核算查对账目),如果发现长款(钱多出来),就一定要对照流水单一一查对,看是哪笔交易产生的错误,核查后确实没有发现“多出373元”。而银行的监控录像只保留一个月,现在已过去两个多月了,姚先生手中的单据和银行的存根也是吻合的,小姚的说法“无法查证”。
消协:消费者要注意“当面点清”
小姚说,他是洛宁县的,本来打算上个月辞职回老家,没想到弄出这事来,“总得给老板一个交代吧”。
随后,我们又来到市消协。听完小姚的陈述,市消协工作人员用电话和“事发银行”进行了长时间沟通。
放下电话后,该工作人员说,“愿意相信小姚说的是真的”,但目前缺乏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同时提醒消费者在日常金融消费中,一定要“当面点清、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