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弘扬洛阳精神 创建文明城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小小汤馆,“熬”出创业致富经
洛阳是我家 创建靠大家 全民齐动手 建好咱的家
让群众看病少翻几座山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7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他是一名扎根山区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最大的心愿就是——
让群众看病少翻几座山
□记者 王子君 实习生 王晓君
  “俺住在山区,交通不便,但看病一点儿也不困难,这多亏了李医生。他医术高超,人品好,还经常帮助困难群众……”前段时间,宜阳县上观乡的村民打来电话,希望我们写写那里的好医生。

  大学毕业后,他当了乡医

  近日,我们沿着熊耳山脉崎岖的山路,不知越过了几道岭,翻过了几座山,晌午时分才找到位于崇山峻岭中的上观乡卫生院。整洁的病房、完善的设施,前来问诊的病人络绎不绝……这与我们想象中的偏远山区卫生院大不一样。

  在一间病房里,一位身穿白大褂,身材略显消瘦的中年男子正专注地了解病人的病情。原来他就是李建华,这家卫生院的院长。

  今年44岁的李建华已在基层医疗岗位上工作了整整20个年头。1991年,他从当时的石家庄医专临床专业毕业,面对多家市、县级医院的邀请,他毅然选择回到宜阳老家,在当地卫生所当了一名普通医生。

  “我选择当一名乡医,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李建华说,父亲李宏亮是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自己从小跟着父亲四处问诊,深知农村群众看病难,因此才选择了学医。

  从普通医生到全科大夫

  “刚开始,卫生所的条件很差,病房连个窗户都没有,所谓的医疗设备也只有温度计、听诊器、血压计等‘老三样儿’……”李建华说,由于条件所限,加上当时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只能看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遇到大病,群众只能到十几公里外的县城。

  1994年,一名病人腿部脓肿,急需做手术。李建华具备做外科手术的能力,却因卫生院没有麻醉师而无能为力。从那时起,他痛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全科大夫。

  当年,李建华到洛阳医专进修了麻醉学。“这样,我自己就能开展手术,乡亲们不用再走远路了。”说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了微笑。2002年,他又到解放军第150医院进修了肝胆外科。现在,他是一名精通内科、外科、心血管科、肝胆外科的全科大夫。

  为购医疗设备抵押房子

  2008年,李建华到宜阳县城关镇卫生院当了院长,并拿出多年的积蓄,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然而,两年后,他又来到了更偏远的山村……

  2010年6月,李建华来到上观乡卫生院当院长,将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刚上初中的小儿子留在了宜阳县城。这里距县城30多公里,山路崎岖,交通极其不便。“早些年没有‘村村通’公路,群众到县城看病需步行一天一夜。”李建华说,当时卫生院条件很差,门诊和药房都漏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决心从完善医疗设备入手,改善群众的就诊条件。可是,买那些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的医疗设备,钱从哪儿来?无奈之下,李建华将自己奋斗多年购得的房产也拿去作了抵押。“为抵押房子这事儿,俺家那口子没少和我闹矛盾……”说到这里,他哽咽了。

  让群众看病少翻几座山

  李建华来了一年,上观乡卫生院先后购置了B超、心电仪、血常规化验设备、麻醉机、呼吸机等,还购置了20多张病床,医疗条件大为改善。为方便急诊接诊和转诊,李建华还将自家的面包车无偿提供给卫生院使用。

  如今,来上观乡卫生院就诊的患者除了当地人,还有一些来自外乡。“李院长医术高明,在俺们那里看不好的病,他能治好。”病房里,一位刚做过胆囊手术的患者说。

  除了医术高超,李建华还热心帮助患者,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好人”。比如,他看到病人家属生活艰苦,一日三餐只吃自带的馒头,就将自己的一箱方便面送了出去。一位老人是肝癌晚期,每次查房,他总要鼓励老人与病魔抗争,因为“晚期病人如果心垮了,人也就垮了”。

  行医20载,李建华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当被问及是什么让他一直坚守时,李建华憨厚地回答:“只为群众看病少翻几座山。”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