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弘扬洛阳精神 创建文明城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环境大变样 居民乐开怀
一针一线,织出美好前景
任秋荣:人称“社区美容师”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7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一针一线,织出美好前景
□记者 马文双 文/图
  张成梅、安炎秋夫妇在他们的小店里忙碌。
  在西工小街,有家精工织补小店,里面有2台缝纫机,余下的空间仅能坐下两三个人。店虽小,名气可不小。除了不少市民光顾外,栾川、嵩县、洛宁等县的顾客也常来,连郑州、北京、山西等地的人也慕名前来。有的是来补衣服,有的是向店主人学艺。

  这家店的老板是张成梅、安炎秋夫妇。说起经营窍门,他俩笑道:“我们就是靠这点手艺吃饭,关键是把活儿做好。”

  借来万元,赴上海学精工织补

  1996年,张成梅和安炎秋借钱结了婚。那时,安炎秋下岗,张成梅没有正式工作。

  “得想办法还债,日子也得过下去。”安炎秋说,张成梅略懂裁剪,有织补基础,1996年,他们在西工小商品市场租了个摊位做服装生意,安炎秋则在路边摆摊卖酱肉。

  “我俩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多,也没挣几个钱。”安炎秋说。1998年,安炎秋的哥哥给他们出了个主意。他说,在上海精工织补很受欢迎,用这种方法织补的衣服根本看不出来是补过的,张成梅有织补基础,不妨再学学精工织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买的衣服也越来越贵,好衣服对织补的要求会很高。”夫妇俩认为这主意不错。1998年年初,张成梅怀揣借来的1万元,赴上海学艺。

  靠过硬的技术,渐渐被顾客认可

  到上海后,张成梅拜在一位老师傅门下学艺。

  “精工织补,就是要照着衣服原来的纹路、线条,一根一根地织,一根线都不能错。”张成梅说,织补得在放大镜下进行。

  为早日学成,省点钱,她没日没夜地苦练,一天练十几个小时,练得眼睛酸疼。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她学成回洛。

  因为没钱开店,两口子不得不在影院街露天营业。“真是心疼她啊,大冬天在户外做活儿,手上都是冻疮。”安炎秋难过地说。

  为给妻子揽活儿,安炎秋骑着自行车跑遍了洛阳大大小小的洗衣店,去收衣服。刚开始,很多人并不信任他。“您先把活儿交给我,做完再收钱。”就这样,安炎秋说服了不少洗衣店的老板。他把衣服拿回家后,张成梅就连夜将活做完,有一次从晚上7点多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5点。

  “真没见过活儿干得这么漂亮的!”随着顾客的认可,两口子的活儿慢慢多了起来。

  2002年,张成梅在小街租了间店铺。开店第一天,她只赚了4元。当时,精工织补尚未被顾客接受。“精工织补耗费精力,收费也比较高。”张成梅说。

  直到有一天,一名顾客拿着一条破了洞的裤子找到张成梅。“这条裤子价值好几百元,一定得给人家织好。”张成梅说,她花了5个小时,熬夜把裤子织好了。

  “一点儿看不出来是补过的,你手艺真棒!”拿到裤子后,顾客满意地对张成梅说。这一次,她赚了30元。

  慢慢地张成梅手艺好的名声传开了,越来越多的顾客找到她,还有人找她拜师学艺。

  2009年,夫妻俩又在唐宫路上开了家店。同年,他们还建了网站。

  “刚开始也只是想找一条生活的门路,没想过会有今天。”夫妻俩说,是坚持让他们有了收获。

  专家点评:洛阳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主任王现利说,精工织补在很多人看来是个不起眼的小生意,但是其具有投资少、无风险、市场需求大、见效快、利润高的特点,这对于有创业愿望且创业资金少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经营织补店,除了要有技术过硬的织补师傅之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审美眼光和设计水平。同时,要更新经营理念,善于同顾客交流,能准确判断顾客的需求,织补手艺也需要不断升级换代。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