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系列小说连载——建党伟业
周恩来原来的理想留学地是伦敦,他先到巴黎,然后转往伦敦,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因为感到生活费用太高,于是回到了巴黎。在旅途中,他遇到了一个和自己乃至未来的新中国都有渊源的外国人——越南人阮爱国(胡志明)。
命运有时真是神奇,当时还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周恩来,居然能在欧洲茫茫人海中遇到将来的国际老朋友,这只能说是命运使然了。
胡志明当时的政治身份是法国共产党党员,他在了解了周恩来的赴欧目的后,随即以一个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身份,义不容辞地向周恩来讲述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和理论,这无疑让在国内对此已经有一定认识的周恩来更加心驰神往。
周恩来在这次旅途结识了阮爱国,觉得十分愉悦。他回到巴黎不久,便听到刘清扬和张申府也在法国的消息,有心和两个好朋友分享阮爱国的精神食粮的周恩来,立刻动身去寻找他们。
周恩来加入组织后不久,赵世炎和陈公培持陈独秀的介绍信与张申府联系上了。这五个人随即成为巴黎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者,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巴黎,又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了。
巴黎这个欧洲城市能够出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与它是当时国人的留学集中地有一定关系。东京作为当时中国学生的另一个留学集中地,在施存统的组织下,也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施存统的共产主义之路,与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就读时在《浙江新潮》杂志上刊发的一篇讲新式孝道的《非孝》有关。
1920年4月,施存统和俞秀松打算从上海去福建漳州投笔从戎,投奔当时有“社会主义将军”之称的陈炯明。在上海驻留时,经俞秀松介绍,他认识了戴季陶,又经过戴季陶的介绍,转而认识了当时大名鼎鼎的陈独秀。
戴季陶和陈独秀都十分欣赏写出《非孝》的施存统,他们说服施、俞二人留在了上海。
当时恰逢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已经深受陈独秀思想影响的施存统,遂与俞秀松一起加入进去。
他们加上陈独秀、陈公培以及李汉俊,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五名党员。
1920年6月20日,在戴季陶的帮助下,施存统从上海乘船前往日本学习、养病,并与在日本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读书的周佛海联系,建立了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
东京支部刚成立的时候,发展非常缓慢。至中共一大召开前,成员只有他们两人。因为周佛海已经多年没有回国,所以最后决定由周代表东京支部出席中共一大。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地方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和俄国人维经斯基关系很大,后者给予了中国人很大的帮助的话,那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则与另外一个俄国人以及一个荷兰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个俄国人就是取代维经斯基,以远东国际间谍处、远东国际书记处、赤色职工国际这三个机构代表身份来华指导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尼克尔斯基,这个荷兰人则是当时身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的马林。召开代表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一大,正是由这两个外国人倡议的。
这里有个国际大背景值得一提,巴黎和会召开以后,随着《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等和约的签订,所谓的凡尔赛体系国际新秩序被建立起来了。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