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娅与舒拉》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舒拉小时候非常淘气,一次跟人打架,被对方扯破了衣服。看着已不成样子的衣服,舒拉想,这一次,一定躲不过母亲的责骂。然而,让舒拉没想到的是,当她忐忑不安地回到家时,母亲一句话也没说,而是当着她的面,默默地为她缝补起衣服来。舒拉起初羞愧地看着母亲,最后,终于忍不住了,便对母亲痛悔地说:“妈妈,今后我永远也不这样了!”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陈裕光说过:“教育二字,包括两种意思:一为教导学识;一为陶养品格。二者并重,不可或缺。”在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善于运用“教导”,而且要学会利用“陶养”。“陶养”是用行为给人熏染和启示,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方法——暗示。舒拉的母亲运用的就是暗示教育法。暗示教育法比十分明确的说理教育更为深沉,它具有激发感情与说理教育相结合的特点,因而更能为孩子所接受。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怎样做才能对孩子起到教育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供家长朋友参考:
第一,言语暗示。言语暗示不是直接用语言表扬或批评,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法,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比如,家长发现孩子不洗手就要吃饭时,可以说:“饭前洗手的孩子是好孩子。爸爸、妈妈最爱这样的孩子。”
第二,动作暗示。动作暗示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比如,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确,可以面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并书写一两个字,让孩子接受这些暗示。小孩子需要大人的爱和注意,特别是父母常常赞许他的好行为,或亲亲他、拍拍他等,这些点点滴滴表达了对他的感情和鼓励,从而建立他的自信。
第三,眼神暗示。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所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例如,孩子操作电脑有半小时了,你可以用眼神直瞥他一下,示意该休息一会了,否则容易疲劳。
第四,表情暗示。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可以、不能等等,形成刺激,使暗示对象作出反应。例如,孩子做了一件好事,自己洗了手帕,你赞许地点点头;孩子独立攻克了一道难题,取得了成功,你会心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