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客眼中,所有你争我夺的过程全都体现在最后的那份法案里,他们在乎的是谁的声音更大、谁获得的政治资本更多、谁的政见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实现,而解决问题只是副产品。可以说,在这场债务谈判里,归根结底体现的是民主、共和两党对于“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的分歧,债务则只是一个“幌子”而已。
当前美国经济正在经历疲软,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仅有0.4%,消费者信心跌到谷底,房地产业迟迟无法走出金融危机阴影,而政策方面也黔驴技穷,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部结束,失业率仍高达9.2%。
外部环境也不乐观,能源、粮食价格上涨,日本大地震导致部分产业链断裂,而欧洲债务危机的阴霾难散,希腊等国依然深陷债务泥潭。
但此时,美国却人为制造了一场危机,让本应轻松通过的上调债务上限与削减财政赤字挂钩,让本来简单的经济方面的技术问题变成一个复杂难解的政治问题。债务上限史无前例地成为向总统发难的工具,促使国际评级机构不断发出下调美国评级的警告,并最终将美国长期享有的顶级信用评级置于悬崖边缘。
最终,美国两党决定出台法案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虽暂时解除债务违约风险,却给就业再添不确定性。所以即使达成协议也无功可表,唯一的结果是再次打击了本已脆弱的市场信心。
纽约商品交易所资深交易员雷蒙德·卡本说,此时他不会在任何市场选择买入,因为美国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巨大。他对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低下感到失望,在他看来政客们对市场的了解和关心实在太少。
市场咨询师默特尔·波说,债务谈判结束对经济影响不大,她对市场也并未增加信心。而削减开支计划是否会像在希腊和意大利那样遭遇社会阻力,也是一个疑问。
8月1日的华尔街上,传递出来的仍然是不确定和悲观情绪,部分经济学家甚至从疲弱的制造业数据中看到二次衰退的风险。看来,市场信心的重建需要时间,需要真正向好的经济数据做支撑,并不是一份妥协法案就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