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阳光,能融化坚硬的寒冰;一笔善款,就能圆一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
连日来,本报发起的寒门助学活动引发洛城爱心热潮,新闻热线66778866的每一个捐助记录,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读者的爱心和热情。
▲▲▲“女儿要捐压岁钱帮哥哥姐姐上学”
“记者同志,请告诉我几名家庭贫困学生的联系方式,我想带着女儿去他们家里看看,捐助他们一到两年的学费……”在市区一家银行上班的李女士,是最早给本报打来电话的爱心市民之一。
李女士说,这个想法源于将要上高中的女儿。一天,女儿拿着家里订的《洛阳晚报》认真地对她说:“妈妈,报纸上报道的那些哥哥、姐姐家里条件那么差,却非常努力。我过年收的压岁钱都存起来了,我想把它们拿出来,帮助这些哥哥、姐姐上大学。”
李女士和她懂事女儿的想法不谋而合。李女士说,利用女儿放暑假的机会,她想带着女儿走访几个贫困学生,这样“既帮助了他人,对女儿也是一次爱和成长的教育”。
▲▲▲“有这个能力,能帮就尽力帮”
“我是名普通的公务员,太多的钱也拿不出来……我想捐几千元,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上大学,行吗?”市民李先生打来电话说。
李先生在高新区某政府部门工作,虽然平常总出差,但一直关注着本报的“圆梦寒门学子”行动。
“我也是从农村上学出来的,老家情况也一般,我太了解农村贫困孩子上学的不容易了。”李先生说,如今,看到这些努力上进的孩子在为上大学的学费发愁,他就忍不住鼻子发酸。
“现在我有这个能力了,就尽力帮一帮吧!”李先生说,他捐助贫困学生不求回报,“只要这些孩子知道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就行了”。
▲▲▲“一次爱心奉献,也是一种心灵寄托”
对市民孙先生的朋友来说,捐助寒门学子上学还有特殊的意义。
孙先生是替朋友打电话的。孙先生的朋友已年过五旬,经济条件不错,但一直没有孩子。他想请报社搭桥,寻找两三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大学新生,资助他们完成大学的学业。
“我的朋友说,看着这些年轻人在他的帮助下慢慢成才,是一件非常欣慰的事情。这不仅是一次爱心奉献,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孙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