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T06版:请君再看洛阳城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八答:水系为韵 牡丹为媒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11 年 8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八答:水系为韵 牡丹为媒
  洛阳新区水系蜿蜒数十公里。 记者 梅占国 摄
  催花牡丹进西藏。 记者 张晓理 摄
  洛阳新区水系。 记者 梅占国 摄
  水系为韵,让优势优起来;牡丹为媒,让特色特起来;生态为基,让活力活起来。在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征程中,洛阳坚定不移走生态宜居之路,把自然禀赋的北方水城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国际生态城

  《十问洛阳》中的“八问:中国北方水城如何走国际生态城之路?”着眼洛阳国际生态城建设,直言不讳提出问题,鞭辟入里分析问题,给我们震撼,给我们启示,给我们思考。

  如果说20世纪城市追求的理想是经济发展,那么,21世纪城市追求的理想主要是生态宜居。

  生态,承载了一个城市的追求与梦想,承载了广大市民的期盼;生态,直接体现城市经济竞争力、生存环境竞争力、生活品质竞争力!

  走生态宜居之路,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带状发展、生态宜居”的魅力洛阳。这是洛阳冷静思考后的路径选择。

  ——水系为韵,让优势优起来。

  水让城市的灵动,彰显着城市活力,塑造着城市气质。

  作为北方水城,洛阳没有辜负自然的禀赋,今年上半年通过的《以水为韵提升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城市区水系实施“一二三四五”总体布局,即一个新理念:水系为韵;二条生态带:洛浦公园和伊滨公园;三大片区:洛河以北城区、洛河以南核心区和伊河以南伊滨区;四大水源:黄河小浪底水库、洛河故县水库、伊河陆浑水库和近郊承担“引黄入洛”分水枢纽任务的金水河水库;五条河流:伊河、洛河、瀍河、涧河、黄河。

  为了让“布局”成为“格局”,我们在洛北城区,围绕引黄入洛补源工程,全面改造和提升城市水系景观;在新区核心区,加强对已建成水系景观精细化管理,完善人性化亲水设施和管理设施;在伊滨区,加快“一河五横七纵二湖”水系建设,完善万安山防洪体系。

  我们将对瀍河、涧河、伊河综合整治,按照“治水、治岸、治地”的总体思路,先进行河道整体治理,结合各具体地域的历史文化,从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开放空间、景观规划、景点设计等进行规划设计,让水活起来,让水旺起来,让水美起来。

  “十二五”期间,洛阳水系为韵的“韵味”是:实现“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鱼在水中游,人在岸边行”目标,水面面积占城市区面积达到10%以上,人均水面面积超过10平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不亚于江南一类丰水城市。

  诚如一位网友发帖:正如黄色的不都是黄金一样,不是所有的水都能成韵,也不是有水就能有韵。水之成系、成碧、沟通、缀景,才能成韵。

  洛阳,一定会更加灵动!

  ——牡丹为媒,让特色特起来。

  牡丹是洛阳的城市名片。洛阳有着1500多年的牡丹栽培史,牡丹已形成9大色系、10种花型、12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而且花期控制技术成熟,花开随人愿,四季皆可赏。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牡丹是洛阳的重要支撑和亮点。

  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围绕“牡丹为媒”、打造牡丹花都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洛阳打造成世界闻名的牡丹花都!

  为此,我市以牡丹布局,致力于把洛阳打造成世界牡丹生产中心、牡丹观赏中心和牡丹文化开发传播中心,努力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生存环境竞争力、生活品质竞争力。具体路径是:扩大牡丹生产规模,提高种植水平;建设特色园林,提升观赏品位;加强基础研究,推广实用技术;搞好产品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发掘牡丹文化,丰富花都内涵……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按照观赏牡丹与商品牡丹并重、规模与效益并重、产业与媒介并重的原则,立足于牡丹种植、牡丹观赏、牡丹文化、牡丹经济,扩面积、提质量、上档次、增效益、促联谊,真正把洛阳建成集牡丹生产、科研、观赏、文化、联谊为一体的牡丹花都。

  到“十二五”末,洛阳牡丹种植面积将达到5万亩。各种牡丹符号、元素镶嵌城中,“满城尽是牡丹花”将不再是河洛儿女的愿景,而是千年帝都的风景。

  洛阳,一定会更加靓丽!

  ——生态为基,让活力活起来。

  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就是活力。城市之美,不仅在建筑之美,也在绿色之美。

  洛阳群山环抱、五水绕城,建设山清水秀生态之城可谓得天独厚。近年来,我市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了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通道绿化工程和村庄绿化工程,建设了周山、龙门山、小浪底、上清宫等一批城郊森林公园,开展了林业生态市建设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目前,我市拥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5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荣获国家森林城市荣誉。

  更令人期待的是,我市开始了保护中心城区周边山水格局建设,加强城市外围山体即邙山、周山、龙门山和香山的控制与保护,提高山体的可达性和可见性,通过生态廊道的建设,塑造出城市与外围山体之间良好的视觉对望关系。

  增绿工程,让生态田园洛阳呼之欲出。

  洛阳,不仅是一座属于历史的城市,更是一座属于绿色的城市,一座让百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有幸”的城市。

  洛阳,一定会更加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