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奘故里大门 |
| 玄奘故里仍在整修。 |
|
说到玄奘,不同人心目中有不同的形象:在孩子们看来,玄奘就是“孙猴子”的师父,即那个善良却近于迂阔的唐僧;对中国文化史稍有了解的人们则知道,玄奘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的脊梁”,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了不得的人物。2004年,在中宣部、文化部向世界首推的6位圣贤中,玄奘就与孔子、老子一样,被尊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圣贤之一。
在玄奘法师的故乡偃师,在他出生的缑氏镇陈河村,在乡民的心目中,他也是由几种形象叠加在一起的:给他们带来荣耀的先祖、一位伟大的乡亲以及被尊奉为神佛的法师。
2010年2月,“玄奘信俗”作为民间信仰,被列入洛阳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近日再次来到玄奘故里,在学者董煜焜先生的带领下,一起探访这个民间“信俗”。
1 玄奘信俗传承至今
董煜焜先生现在是中国玄奘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他的家曾经就在距玄奘故里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在玄奘故里的保护和玄奘文化的弘扬方面,董先生多年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谈到这位伟大的乡亲,他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董先生说,关于玄奘的生日,史书多无记载,但在玄奘故里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陈氏后裔世代传承,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九举行玄奘诞辰纪念活动。还有一种说法,玄奘生日是农历正月十四。现在大部分学者认为,在确无历史记载的情况下,陈氏后裔的传承应是一种依据。
董先生依据当地的风俗和信仰,考证出玄奘法师应该生于公元600年(不是以前公认的602年)的农历三月初九。在这之前,当地的人们每年都在农历三月初九为玄奘法师的衣冠冢和他父母的墓地祭扫。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玄奘姓陈,名讳,汉太丘长仲弓之后,曾祖陈钦,北魏上党太守,征东将军,爵封南阳郡开国公;祖父陈康,以学优仕齐,任北齐国子博士,食邑周南,子孙因家,以后就定居于缑氏;父陈慧,隋江陵县县令,酷爱儒学,因不满隋末政治腐败,挂冠归里,杜门不仕,隐居以终;母宋氏,广平人,隋洛州长史宋钦之女。陈慧夫妇生有四子一女,玄奘在诸子中排行老四,一女嫁河北瀛州张家。
这就是说,玄奘出身于名门望族,官宦家庭。13岁的他就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名玄奘。出家后6年间,他一直未离开过洛阳。也就是说玄奘在洛阳生活、学习了19年。
在家乡的19年间,他经历了人生的严峻考验,玄奘5岁丧母,10岁丧父,从小就饱尝了人间疾苦,造就了信念坚定、自强不息、不怕万难、勇往直前的性格。少年玄奘“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不结童幼之党,无涉阑阑之门”的良好素养,为其以后成为一代佛学大师打下了坚实基础。
玄奘故居的管理人员陈志伟,是玄奘旁系后代中的第47代后人。法师虽无直系后人,但陈氏一族在玄奘故里生根开花,代代相传。他父母的坟茔、他的衣冠冢也因此世代受到保护,直到今天仍被祭扫;他青少年时期的各种传说也在当地流传至今。
距玄奘故居南4公里处,还有一玄奘寺。该寺又名“唐僧寺”,初建于北魏,原名灵岩寺。隋大业年间,幼年的玄奘曾多次至该寺听高僧讲经。取经归来后,玄奘曾至该寺看望僧众,改寺名为兴善寺,唐太宗、武则天均赐地重修。明代以后,大约受小说《西游记》的影响,该寺被称为唐僧寺。1996年,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来此,提议更名为玄奘寺,并亲题寺名。玄奘寺西边10多米处,为后人建造的纪念性墓冢——玄奘墓园。园内除玄奘墓,还有玄奘弟子的纪念碑刻数十方。
2 玄奘故里情深依依
玄奘故里坐落在缑氏镇陈河村中部,休水河的北岸。故里坐北朝南,目前占地25亩,分前后两院,前院建筑为东、西厢房和厅堂,西厢房主要展示玄奘只身奋斗17载赴印度取经的动人经历和19年呕心沥血翻译的全部经卷。后院东厢房为玄奘母亲宋氏的居室,后堂为玄奘祖父、祖母居室。玄奘故里还保留有陈家古井,“皂抱凤凰槐”等遗迹和珍贵文物。
站在院中,董先生指着“慧泉井”旁边的“皂抱凤凰槐”说,这棵神奇的槐树相传与法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相传当年在玄奘法师西行的时候,树枝向西倾斜;东归的时候,又向东倾斜;而当玄奘法师圆寂的时候,这棵树则被雷电摧毁,如今的槐树是当年那棵老槐树的第四代次生树了。
董先生说,在故里后院,曾留下玄奘诵读圣籍的童音;在门前休水河畔留下他和少年伙伴放生的场景;在陈家花园让历史记下严父陈慧口授《孝经》的佳话;在当年的灵岩寺(今名玄奘寺),留下大哥曾一次次背负和带领玄奘前去学习佛经的烙印……玄奘故里是一代佛学大师的摇篮,故土的山山水水和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孕育他长大成人。如果说玄奘西天取经是从西安起步,不如说是从洛阳更为合适。
故里大门左侧,佛学大师赵朴初书写的“玄奘故里”石碑仍立在那里;与之相对的右侧,是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书写的“玄奘之路”石碑,足见故里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
在玄奘故里,我们看到了几样珍贵的礼物:
中国历史博物馆赠送的佛像莲花座,据考证是玄奘法师当年亲自督造的,上面的字迹很可能是法师亲笔留下的。
印度和尼泊尔大使赠送的一批礼物也在故居陈列,其中中国玄奘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转赠的“戒日王红泥封印”也颇为珍贵。戒日王是当时中印度最有影响的邦国国王之一,他为玄奘法师的佛学造诣所倾倒,敬玄奘法师为国师。在百般挽留无果的情况下,他就赠送了法师这方封泥,作为法师一路东归的“通行证”……
3 玄奘文化发扬光大
我们来到玄奘故里时,见这里又在大兴土木。为了迎接10月在此举行的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通往玄奘故里的道路被重新整修;仿唐建筑的大门也正在加紧施工中;在故居南面的凤凰台上,玄奘寺的大雄宝殿也已初显轮廓,这座大殿11开间,建成后将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宫殿建筑。
中国社科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玄奘研究中心主任黄心川先生把玄奘信俗中所表现的这种精神概括为:“真诚向外国学习,勇于开拓的精神;历尽千难万险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虔虔不懈,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不慕荣利,返回祖国,造福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工作作风踏实,计时分业的严谨精神。”
偃师当地政府和群众也利用每年的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挖掘玄奘文化、弘扬玄奘精神,同时推动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玄奘信俗不仅属于偃师,而且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其历史意义,早已超越了时间、空间和宗教的限制,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感谢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本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