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揭秘中东地区的风情笔记
班加西家家户户的庭院里都有身姿挺拔的枣椰树,大大的树冠上挂满了沉甸甸的金黄色椰枣,用一个颇为俗套但绝对生动的比喻:远远望去,好似一串串黄玉玛瑙在争艳。枣椰树有点儿像棕榈树,也有人说像铁树,每年6月结果,经过7月、8月两个月太阳的洗礼,椰枣由起初的绿色变为粉色,然后变成土黄色,到了9月,就迎来了它的成熟期。
阿拉伯人对椰枣的喜爱达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传说它是先知喜爱的食物之一,在《古兰经》中“椰枣”和“枣椰树”两个词出现过21次;它还是阿拉伯人民斋月的大众食品,没有它就不是正宗的开斋饭。蒙昧时代的阿拉伯游牧民许多时候固体食物只有“两黑”,即椰枣与骆驼肉。他们甚至把椰枣压成“枣砖”,再将其雕刻成神像,顶礼膜拜。
古埃及人往往以园中枣椰树和无花果树的数量来衡量一户人家财富的多少。阿拉伯地区传说安拉创造阿丹(亚当)之后,用剩下的泥土造了枣椰树。据说枣椰树之间关系亲密,如果一棵死去,身旁的“情侣”会因为忧伤而不再结果或枯死。阿拉伯人称枣椰树为“沙漠中的新娘”,给枣椰树赋予了高大、正直、坚定、慷慨、无私奉献等许多美德。阿拉伯诗句中甚至有“要学枣椰树,高大不记仇。投之以卵石,报之以佳果”这样的佳句。
那么,我不禁要问,这样的热爱究竟来源于哪里?为什么阿拉伯人对椰枣和枣椰树有着如此浓厚的感情呢?
宗教方面的原因是不可否认的,《古兰经》在谈到椰枣和枣椰树时,把枣椰树描绘成天堂里的植物,形容它是“阿拉伯人的妈妈、姑妈或姨妈”。在圣训里谈到椰枣的次数更多,其中还有“每天早晨吃七个椰枣,一整天都不会中邪毒”的说法。据说当年伊斯兰先知就是以椰枣和牛奶作为一天的开斋饭,所以椰枣是阿拉伯人开斋时最常食用的甜品。
除此以外,还有椰枣自身的食用价值的因素。
很久以来,阿拉伯人都是生活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之中,在缺少植被的撒哈拉大沙漠,结满椰枣的枣椰树和一片片的骆驼草就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可以想象,当疲惫的旅者和驼队在经历了长途跋涉之后来到绿洲,看到一片绿油油的枣椰树,心情是何等舒畅啊!而经历过阳光的暴晒和风沙的吹打,枣椰树不但没有枯萎,反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迸发勃勃生机,结出串串椰枣来款待过客,难怪外国游客称椰枣为“沙漠面包”。
椰枣的营养成分不亚于肉类,多食亦无副作用。它的糖分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不像脂肪和淀粉那样,在肠胃里经过复杂的化学分解后才能被吸收。沙漠居民喜食椰枣,所以他们大都身强体壮,精力充沛,很少生病。因为糖分容易被吸收,所以穆斯林斋月的晚餐总是从椰枣开始,它可以使休息了一整天的肠胃渐渐进入“工作”状态。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椰枣太甜,但它甜得有道理、有底气。椰枣因为有如此高的糖分而享有“营养之王”的美誉,成为沙漠牧民的最爱。
枣椰树浑身是宝,除了果实可以吃以外,它的枝条可以制作椅子、睡床,叶子可以用来编席子、捆扫帚、制托盘,树干可以用来建造农舍、桥梁,枣核可以做饲料,劣等椰枣则用来做肥料或饲料。
世界上盛产椰枣的地区当属阿拉伯国家,年产量最多的是伊拉克。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拉克的椰枣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点,沙特及利比亚的产量后来居上。遗憾的是,如今利比亚已不再是太平盛世,处处弥漫着硝烟和战火,不知等到椰枣成熟的季节,我是否还能品尝到利比亚朋友寄来的椰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