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景门夜景 | |
(上接A06版)
洛阳旅游之出路 变“通风口”为“聚宝盆”
记者:您认为洛阳旅游的出路在哪里?
王振宇:坦率地讲,洛阳旅游尚停留在“观光游、一日游”阶段,是“通风口”,而不是“聚宝盆”。从2010年“八大古都”旅游数据,我们能明显看出,洛阳的游客人数位居前列,但旅游收入位居中端,人均消费和游客滞留天数均显落后,说明洛阳的旅游还处于初级观光阶段,亟需从“通风口”变为“聚宝盆”。唯有如此,方能使洛阳庞大的游客接待量变为与之相称的经济贡献率,使洛阳古都文化价值最大化、城市形象最优化。洛阳,绝不应是“蜻蜓点水”的观光之地,而应成为令人流连的东方文化名都、休闲度假名城。
记者:郑西高铁的开通,会不会给洛阳旅游带来新的机会?
王振宇:高铁开通,对洛阳旅游来说,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从有利的一面说,国内外游客到洛阳更方便了,速度更快了,给正在转型的洛阳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从不利的一面说,高铁的便捷,给洛阳旅游带来了相当大的考验。原因很简单,如果洛阳的旅游产品不够好,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游客完全可以当天来、当天回,离开洛阳更便利。而过去,游客即使对洛阳旅游小有不满,也会因为交通条件的制约而被迫滞留洛阳。现代交通的高度发达,好像给观众手里塞了一个“遥控器”——电视节目不好看,人家手指一动就马上换台。
记者: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所谓“大河涨水小河满”,中原经济区建设应该会给洛阳旅游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您认为呢?
王振宇:我想反问一句:中原在崛起,洛阳在哪里?中原经济区的诞生体现了国家战略层面对于中原崛起的期待,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讲,其核心布局是郑汴一体化。洛阳虽然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但是按目前的发展现状,也只能被定位成河南省的“副中心”。如果不抓住机遇,迅速崛起,或者叫复兴,在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发展格局中就可能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当然,在中原崛起的战略格局中,郑州作为中原政治和经济中心毋容置疑,不过,作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洛阳应该主动承担起中原文化中心的战略角色,打自己的特色牌也就是文化牌、旅游牌,与郑汴一体化形成竞合关系,在战略层面上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而在这一过程中,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和平台。
记者:您谈了洛阳旅游存在的这么多问题,让我感觉心里沉甸甸的。
王振宇:对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警惕,但没有必要悲观。洛阳市委、市政府之所以提出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其实就是摸准了洛阳的“脉”,然后对症下的“药”。王志纲工作室认为,作为东方文化的王者之冠和集大成者,洛阳具有无可复制的资源优势。在向“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进军的征途上,我们要让洛阳既古色古香,又现代时尚,最终成为古今辉映、人文荟萃的华夏文明圣城,成为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一道文化盛宴。而这,不仅是洛阳旅游的发展方向,更是洛阳这座城市未来的个性和价值所系。
■邀您谈一谈
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独家访谈之一《洛阳,我是谁?》见报后,很多读者致电本报,希望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了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献计献策、见仁见智的互动沟通平台,同时也为了给王志纲工作室在制订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的过程中提供更多参考意见,经与王志纲工作室商议,我们在洛阳网《洛阳社区·聚焦河洛》(http://bbs.lyd.com.cn)中开辟专栏,欢迎读者发表见解。
下期预告
洛阳旅游面临“四大瓶颈”,怎样才能实现战略突破?在全球休闲经济浪潮中,在中国古都旅游热潮方兴未艾的今天,洛阳需要怎样“出牌”,才能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实现差异化,脱颖而出,一骑绝尘?明日本报将刊登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独家访谈之三——《中国洛阳,一个国色天香的地方》,为您解答这些问题,敬请读者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