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1版:教育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改变“问题孩子”要精雕细琢
导读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8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同样一块玉,因雕琢人所用的方法和工具不同,它可能成为一件精品,也可能成为一堆碎玉。教育孩子,同样如此——
改变“问题孩子”要精雕细琢
□ 记者 杨寒冰 实习生 王晓维
  当孩子成为“问题孩子”时,家长不要灰心、不要放弃,只要方法得当,对症下药,孩子会给家长一个大大的惊喜。

  “问题孩子”改变人生轨迹

  16岁的陈阳(化名)接到了四川音乐学院附中的录取通知书。这张漂亮的录取通知书对陈阳及其家人来说,得来实在不易,它意味着陈阳人生轨迹的重大改变。

  陈阳是市旭升中学的毕业生。市旭升中学接收的都是其他学校不要的学生,是一帮“谁都管不了”的孩子。

  陈阳在原来的初中上学时,课堂上或睡觉或传纸条,课后打架,甚至整天逃课。初二时,他干脆连校门都不愿意进了,被爸爸强行带到了校门口,他还是不愿进,最后,竟动手打了爸爸。

  长期逃课的陈阳被学校劝退了。家人认为他简直“无可救药”,把他送到了市旭升中学。在市旭升中学,陈阳有了质的改变,3年后,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

  “问题孩子”出自“问题家庭”

  小学阶段的陈阳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为什么到初中以后变成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陈阳是这样解释的:“爸爸对我管得太严了,太关爱了,我觉得浑身不舒服,我渴望自由,很想挣脱。”

  陈阳的爸爸年轻时因几分之差与大学无缘,所以,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陈阳身上,对孩子时时关心、处处关注。每天陈阳写作业,他都要陪在身边,只要发现错误,立马就指出,并让陈阳立刻纠正。暑假里,陈阳想出去玩,他却说:“天那么热,出去有啥玩的!别跟着坏孩子学坏了……”

  “爸爸不让这样,我偏这样。”上了初一的陈阳主动找喜欢打架的孩子交朋友。第一次和伙伴一起把一个男生拖到厕所里暴打一顿后,陈阳觉得心情很舒畅,很有自由感和成就感。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慢慢地,陈阳变得越来越难管。

  市旭升中学校长杨剑武说,陈阳的堕落是因为家长管得太严,期望太高,孩子承受不了,结果,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在渴望自由、摆脱束缚的路上,走了弯路。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对孩子关注太少,比如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忙于工作,经常忽视孩子的感受。情感缺失的孩子,很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以引起家长的关注。如果他表现好,父母就更放心,就更容易忽视他。当孩子发现办坏事能引起大人关注时,就会经常做一些错事来引起大人的注意,错事做多了,习惯成自然,就会上瘾,想改也改不了了。

  有问题的孩子不是天生就有问题,出问题的孩子,都是问题家庭“培养”出来的。 

  对症下药改变“问题孩子”

  对症下药便可改变“问题孩子”,市旭升中学教导主任王绍伟说,陈阳这类孩子的特点是表面暴躁,内心脆弱、孤独、自卑。

  针对学生的上述特点,学校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学一样乐器,再选修一门特长,目的是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宣泄不悦情绪,找到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该校经常开展文体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团结的力量和获奖的喜悦。学生每天写日记,宣泄情绪,提高写作水平,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经常找学生谈心,将卫生好、纪律好、上课发言积极定为评优标准,表现好的孩子会得到奖励,可以周末回家。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杨剑武说,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就能把他推到一个离优秀更近一步的高度,到了这个高度的学生,会朝着更高的目标继续努力。

  陈阳说,在普通学校,他们是被忽视、打击的对象,其实他们的内心渴望被表扬。如果教师夸他卫生好,他在纪律方面的表现可能就会有进步,也可能就不会变成一个爱打架的孩子。

  重视危险期 避免出问题

  “问题孩子”常出现在哪个年龄段?杨剑武认为,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是一个危险期。

  家长对孩子应该“小学手把手、初中扶着走、高中放开手”。从手把手到扶着走这个阶段,学生从儿童长成少年,心智发生变化,自我意识强烈,在这个危险的过渡期,如果过渡不好,孩子就容易出现问题。

  杨剑武建议,在这个危险期,家长应尽可能多地陪孩子。陪孩子不是看管孩子,不是对孩子进行种种限制,而是要陪孩子去短途旅游、参加公益活动、阅读、看励志电影等。

  一定要父母一起陪,经常一个家长陪的孩子,无形中会有缺失感,这些孩子的性格、心理发育会受影响。

  不少家长认为,辛苦忙碌的目的是为了孩子,但如果因为忙,忽略了孩子,使孩子出现问题,是得不偿失的。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把孩子逼出问题。

  当孩子出现“问题苗头”时,家长不要恐慌,更不要靠批评打骂来纠正孩子。家长要坦然接受现实,从自身、从孩子身上一起找原因,找到原因后,有针对性地慢慢纠正。孩子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