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书展大厅里人头攒动。 |
|
上海书展首日现场。 |
|
“摆放在书架上的不少少儿书籍,小孩不感兴趣,该怎么办?”“小孩爱看电视、爱上网、爱玩IPAD,就是不爱看书,怎么办?”首次造访2011上海书展的台湾著名“故事妈妈”陈鸿鸣,看到的是父母们焦虑的眼神,听到的则是“十万个为什么”。
数据显示,眼下我国每年出版4万多种儿童读物,尤其是大量引进了国外优秀儿童图画书(绘本),把儿童阅读推进了一个“嘉年华”时代。不过,作为儿童阅读“引路人”的父母,面对极大丰富的童书,却往往发出“怎么荐、怎么选、怎么读”的喟叹。儿童阅读,父母如何才能不缺位?
1 海外绘本改变儿童阅读观念?
2011上海书展今年首度举办“上海国际少儿童书嘉年华”,吸引中国童书联盟、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少年儿童出版社、绘本联盟等前来参展,几乎囊括了全国最优秀的少儿类出版品牌,展出的少儿图书品种有1万余种。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说,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童书市场呈现异常繁荣的景象。每年中文图书出版达到30万种,其中4万多种是童书。
“可以说,童书的确已经进入了一个嘉年华时代:快乐、热闹、轻松;琳琅满目,鲜艳丰富。”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说,10年来,儿童阅读最显著的变化是,大量从国外引进的、更符合儿童趣味和视觉特点的图画书(绘本)正成为儿童阅读的“主流”。
“绘本进入国内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一些接触比较早的家长已经受到很大影响,教育方式有所改变。”在淘宝网上开着一家书店的毕女士说,“益智又有趣的图画书或绘本正成为年轻父母的首选。这些童书内容丰富,涵盖了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吃饭、睡觉、洗澡、穿衣、交友等,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又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情商。”
举例来说,日本佐佐木洋子的“噼里啪啦丛书”系列和“小熊宝宝”绘本系列,专门针对1~2岁的幼童,用河马、小熊上厕所的故事告诉孩子“拉大便”、洗澡、吃饭的常识。书中的文字非常简单,“嘟嘟叭叭,我要拉巴巴。”“使劲,嗯——”“唔——拉出来了!”图书的制作也符合孩子“爱动手、爱冒险”的特点。掀开书里的马桶盖,孩子甚至可以看到逼真的“大便”。
美国兰登书屋的贝贝熊系列在年轻父母中知名度很高,这套被誉为“美国孩子行为教育之父”的图书几乎包括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教孩子做家务、理财、少看电视、多交朋友,还有如何面对广告的诱惑、如何抛开嫉妒心、如何面对父母失业这些问题。读完这套书的父母无不深受启发。
“在国外,小孩子就是看图画书,而且不同图画书的功能也不同,不像国内的图画书功能比较单一。但是总体来看,绘本图画书以情商类为主题的较多,而这正是国内图书所缺失的”。从海外归来的朱女士认为,海外绘本的大量引进正在改变国内儿童阅读和早期教育的传统模式。
她说,国外的儿童图画书内容包罗万象,家长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成长需要甚至一段时间里的情绪问题来推荐读物。自己的一个朋友就曾用绘本解决了一个孩子的成长难题:爷爷去世后,孙子一直念叨着“爷爷还在”,于是朋友挑选了《爷爷变成了幽灵》和《外公》两本书跟儿子一起阅读,教会孩子接受“死亡”,用美好的回忆来怀念亲人。
2 图书分级制度尚未推出,儿童阅读如何 “开卷有益” ?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我国将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
参与儿童图书分级制度筹划工作的梅子涵说,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智力、兴趣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图书分级制度主要是建立一个“参考体系”,为中国的儿童和家长提供阅读指导。不过,图书分级制度目前尚在酝酿之中。
选择越多、困惑越多。面对几何式猛增的童书出版数量,许多父母依然不知该给孩子读什么。
孩子能否“开卷有益”无疑是挑战父母的难题。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不久前发布的“上海市民在新媒体环境下阅读报告”显示,六成以上的成年人抱怨没有时间阅读传统的纸质书籍,与此同时,大多数人每天要花费1~3个小时泡在网上。读书时间越来越少,父母还能不能帮助孩子享受阅读呢?
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电视、网络和IPAD已经开始冲击儿童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父母的“浅阅读”习惯也开始向儿童阅读蔓延。30多岁的银行工作者严小姐因为无暇买书,经常用IPAD下载一些有动画又有声音的视频文件给两岁的女儿看,尽管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视力。另一方面,与国外相比,中国父母给孩子挑选读物的另一个“顽固”误区就是过于注重知识性、教育性,只希望孩子阅读所谓学知识的书。
3 父母如何成为孩子的“阅读点灯人”?
“能不能在书展的童书馆贴上‘父母免进’,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享受阅读?”正在举办的2011上海书展上,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语出惊人。
钱文忠说,他经常在书店里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时,一旁的父母横加干涉,“这种不要看,那本书有什么好看的?”钱文忠认为,缺乏阅读常识和品位的父母只能损害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钱文忠的“激进建议”引出了一个沉重的话题:父母,如何成为孩子合格的“阅读点灯人”?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焦扬在2011上海书展上参加中福会出版社组织的“儿童阅读营”活动时,对孩子们回忆说,自己小时候喜欢阅读《儿童时代》杂志、童话和民间故事,还在父母的指导下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一生受益匪浅。
焦扬还为孩子们朗诵了一首题为《书,怎么读》的诗歌。当孩子问“书,该怎么读”时,焦扬回答:“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页一页地读,很简单。”
多年来从事儿童阅读推广的梅子涵说,好的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阅读点灯人”,能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能分辨好的童书和坏的读物,还能以符合孩子兴趣的方式向孩子推荐。
但其中关键是,父母本身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品位,能够从童书的海洋中选取精华,“有些童书可以让孩子一辈子受益,大部分童书却只能让孩子笑一笑”。
台湾“故事妈妈”陈鸿鸣也建议,家长要跟孩子一起回归阅读,“孩子往往有一种这样的心理——你都不读,我为什么要读?因此,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首先要自己看过书,然后与孩子就书里的故事或内容展开交流”。
而在选择什么样的读物方面,台湾儿童阅读推广人方素珍认为,父母要给孩子建议,但不要代为选择,应该让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书,这样他们才会百读不厌。
学者易中天则认为,父母要带领孩子多读一点儿“无用之书”,减少一些功利性的阅读。其实,看似无实际功效但富含智慧、趣味盎然的无用阅读,往往能为成长提供更丰富质朴的养料。
■相关链接
15万种中外图书云集上海书展
8月17日,2011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开幕。500余家出版机构携15万种中外图书云集上海展览中心。此外,上海书展期间还会举办上海国际文学周。除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之外,爱尔兰作家托宾、英国作家温特森、日本作家岛田雅彦、马来西亚作家黎紫书以及中国部分作家会就“文学与城市的未来”展开讨论。
(据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