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0版:国内·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物价高位回落预示着什么?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9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8月CPI同比上涨6.2%,涨幅较7月回落0.3个百分点
物价高位回落预示着什么?
□新华社记者 刘敏 王宇 刘铮 姚玉洁
  新华社记者 曲振东 编制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8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2%,涨幅较7月回落0.3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创下新高后,CPI终于放缓了脚步。我国物价上涨是否迎来“拐点”?货币政策是否会作出调整?未来应对通胀压力几何?

  1  通胀“拐点”显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9日公布的数据,在涨价因素中,食品依旧“领涨”,同比涨幅为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个百分点。1月至8月累计,我国CPI同比上涨5.6%。

  部分专家表示,年度“拐点”或可确立,但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内生产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下半年价格小幅缓慢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全年通胀将呈现“前高后调整”的可控局面。

  8月,虽然猪肉价格仍高位上涨,但环比增幅已从上月的7.7%收缩到1.3%,而蔬菜价格环比更是出现了0.2%的降幅,这显示调控措施正在见效。

  “经济总需求回落,输入性通胀因素在减弱,食品价格的涨幅正在得到控制。总体来讲,CPI同比涨幅应当已经基本见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晓晶说。

  “‘拐点’的大方向较为明确。”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解释,“因为影响前期物价上涨的食品价格运行平稳,秋粮的生产形势也较平稳。”

  也有专家认为,物价水平开始回落,但“拐点”是否会出现,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目前国际经济暗流涌动,输入性通胀和物价结构性上涨的特征明显。“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还会持续,需要提防后期新涨价因素、国际流动性传导等可能会影响到明年的翘尾因素。”他说。

  “是否迎来‘拐点’还需等到9月后才能见分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元春说,“下半年还可能面临新涨价因素,如上游价格向下游传递、工资上涨、价格改革在下半年可能继续推出等。”

  2  货币政策进入“审慎平衡期”

  8月物价涨幅高位回落,下一步我国货币政策走向备受关注。

  “我国应对危机和保增长的货币、财政政策把握较为得当,经济平稳发展,不存在硬着陆风险。”范剑平说,“但考虑到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仍未排除,国内的政策走向要避免突然转向,以免导致调控成果前功尽弃。”

  “物价最新走势将进一步影响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针对去年以来严峻的通胀形势而实行的逐步收紧的货币政策或将告一段落。”

  “近期,我国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在下降,但市场所关注的加息步伐是否就此终止仍存变数。”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此前的6次加息并没有缓解负利率状况,而负利率长期存在不利于管理通胀预期。”

  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基准利率仍低于同期CPI涨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城镇居民都面临着“存款跑不赢物价”的财富减损局面。

  刘元春认为,在外部环境多变的情况下,我国应采取“紧货币+松财政”的政策组合。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为稳健、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增加“新内涵”,即对农业、战略新兴产业、保障房建设、中小企业等实行“定向宽松”。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货币政策将进入审慎平衡期。”连平认为,与年初政策的全力抗通胀相比,今后货币政策要在主要考虑通胀压力的同时,关注经济增长问题,货币工具的运用也要更谨慎、更兼顾平衡。

  3  输入性通胀“搅局”

  “转方式”不能动摇

  虽然8月物价上涨幅度暂有缓和,但此轮通胀周期仍未结束,未来形势的复杂性也加剧了我国应对挑战的困难。

  鉴于经济数据普遍低迷,世界多国将提振经济而非应对通胀作为首要任务:日前,美联储表示要将超低利率至少维持到2013年中期后;欧洲多国表示将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土耳其、巴西等新兴经济体降息,全球货币宽松迹象明显。

  “美国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长期疲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步入上行区间,拉动粮食、矿产等价格升高,加大了国内发生输入性通胀的风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资本“追高弃低”的本质也预示着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加大。

  世界经济堪忧,如何应对考验“中国智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表示,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能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刘煜辉说:“今后要加大力度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比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垄断行业等,逐步实现国家资本战略撤退,增加民间投资。”

  需要强调的是,从长期来看,要切实保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稳定农资价格、抓好农产品流通环节,夯实农业基础、防止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

  “促进经济增长,关键要避免传统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范剑平说,“坚定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无论世界经济状况如何糟糕,我们都要有应对的底气。”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