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来,国家11部委联合对高尔夫球场进行整顿,但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出现了占地600多亩、没有审批手续的高尔夫球场,开发商还规划建配套别墅。对此,当地政府很“淡定”,称其“没有球洞,不算是球场”。(9月13日《北京晨报》)
禁令才下不久,当地却“顶风作案”。违建球场的“逆势生长”,离不开资本的张狂与嗜血以及监管的羸弱或纵容。让人错愕的是,当责难矛头指向了公权包庇,政府竟堂皇回应:“没洞不算球场。”替谁说话,一目了然。
“没洞不算球场”的说法,跟“戴套非强奸”论灵犀相通。判断高尔夫球场的关键,并不在于球洞有无。球洞顶多是“盗铃”时的掩耳之姿,难掩行窃之实。故而,拿“没洞”来否定球场存在,只会遭到舆论和公众的诘难。
高尔夫球场遭禁已是铁律,然而“对策”总能钻空投机,瓦解政策效用。在生态园、休闲园的绿色冠冕下,许多高尔夫球场破土而出,“偷梁换柱”被玩得娴熟,禁令也就成了耳边风。利民设施的旗号下,满足的是权贵互通、奢侈享乐;大众健身的功用,也为强化身份符号、地位象征的阶层需求让路。
高尔夫球场“风中傲立”,公然叫阵禁令的背后,藏着肆无忌惮的资本表情。而“没洞不算球场”的帮腔式话语,隐现出责任推卸、为资本代言的双重目的。当失察之责、纵容之过扮出“无知者无罪”的姿态,或许能敷衍了事;玩起“鸵鸟策略”,也是避免权钱勾兑败露的伎俩。只不过,解释太过牵强,自圆其说太拙劣,总会欲盖弥彰,映射出权钱交易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