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6版)
多种器物展现古人类生活状态
遗址所处的时代为何被确定为新石器时代?吴业恒说,这主要是因为在发掘中发现了大量具有明显新石器时代特征的尖底瓶。
据介绍,多年考古研究成果显示,尖底瓶是一种主要出土于新石器时代如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类型遗址中的器物,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尖底瓶的制作材质以泥质和陶质居多,其主要特点是小口、长腹、尖底,但各文化遗址出土的器形略有差异。 此次,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中发掘出土的尖底瓶均为陶制,有红陶也有灰陶,其中一瓶的腹部两侧还有一对环耳。
对于尖底瓶的具体用途,吴业恒说,目前学术上主要有汲水和祭祀两种说法。之所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主要是因为在以前的研究中,人们通常认为尖底瓶具有一种特殊的原理:将空瓶放入水中,它在水中自动下沉,灌满水后,由于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虽取满水而滴水不漏。因此,多数考古工作者推断尖底瓶应是古人用来取水的器物。但后来通过实验,人们逐渐发现,许多尖底瓶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因此有人推断它可能是一种祭祀用品。
此外,学术上目前还有一种新观点:尖底瓶做暖水瓶用。据介绍,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尖底瓶最突出的功能是比平底器物更容易插进松软的物质中,古人类为了在冷天或者夜里也可以喝到热水,可以把装了水的尖底瓶插进灰烬中,需要饮水时取出来,喝完再插进去。
除尖底瓶外,遗址中发现的典型器物还有小口平底瓶、曲腹盆、曲腹钵、杯、罐等。这些器物多为一种颜色,部分器物上虽有一些彩绘,但多为黑色。绘画的内容有圆点、弧线三角、树叶纹等,有的上面有装饰线纹等。此外,遗址中还发现了种类繁多的石器和骨器等,如石刀、石斧、石铲、石弹丸、石陀螺、骨锥等。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个石陀螺,它和今天孩子们玩的陀螺大小、形制十分相似,直径约5.7厘米,高约7.7厘米,重不足300克。看到它,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在55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大人们一丝不苟地学着制作玩具,供孩子们玩耍……
助力河洛文明探源工程
发掘该遗址,了解古人类的生活对今天有怎样的意义?吴业恒说,该遗址虽然发掘面积较小,但保存较好,文化内涵丰富,根据对本次出土的典型遗物的分析,它与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王湾一期等文化类型相近,有本土特征,也有外来基因,是伊洛河流域的一处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为研究伊洛河流域史前文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同时,在地理位置上,它与洛阳同乐寨、王湾遗址及史家湾遗址均分布在涧河下游的两岸台地上,文化面貌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对该遗址的科学发掘,为深入认识涧河流域史前文明的分布情况、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将有助于河洛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入开展。
据介绍,为使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得到更为全面的认识,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过程中还采集了所有发现的人、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的植物炭样等各类检测样本。考古工作者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该遗址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科学研究,以得出更多的结论。
■相关链接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伊洛盆地,南临伊厥,背靠邙山,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且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资料显示,洛阳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在洛阳市区及周围各县发现了不少旧石器遗址,如凯旋路遗址、北窑遗址等,出土了古生物化石和石制生产工具。新石器时代遗址更多,据统计,洛阳市区有60余处,举世闻名的仰韶村距洛阳仅50余公里。
2010年10月,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龙科技园一建设工地发现一处大型原始社会晚期聚落遗址,考古工作者初步推断这一遗址所处时代为龙山文化晚期,这座遗址是我市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原始社会晚期聚落遗址。
图① 瓮棺
图② 石杯
图③ 石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