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如玉是著名曲剧演员,名字婉约,有人便认为他是女子,其实他是纯爷们儿,伊川县人,1919年生。
他虽早已过世,但给同时代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个头不高,但很敏捷;脸色黝黑,但扮相漂亮。他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旦净末丑样样在行,最擅长演“打炮戏”。
他从小就开始学曲子,上手很快,13岁时已经可以与玩友结伴到方城县一带踩高跷唱曲子了。他师承“上八仙”之一李九常学戏,17岁时,又拜“洛阳迷”朱天水(名旦)为师。他的这两个师父都是响当当的曲剧宗师,自然授给他许多本领。
温如玉思想进步,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宣传抗日,利用戏曲表达爱国情怀。1938年,在伊川县地下党的组织和领导下,他和朋友合作排演《放下你的鞭子》、《流亡三部曲》等进步剧目,令观众耳目一新。他是洛阳地区最早利用戏剧表达抗日主张的演员之一。
温如玉初学小生,进入壮年后,又改演老生,他在洛阳演“打炮戏”的故事流传甚广。所谓“打炮戏”,就是剧团到一个新的地方后演出的头场戏。过去的规矩是:剧团一到,先贴海报,“戏单”上面列出的第一场戏就是打炮戏,由名演员主演,唱拿手好戏,能不能叫座,关键就看这一炮。若开场就叫好,之后的票房就不必担心,反之就是“打哑炮”,往后便很难留住观众了。
1946年春天,温如玉在西安演出时受辱,就回到伊川老家务农,1947年春天,他来洛阳卖棉花,看到别人演戏心里痒痒,就想复演。他找到花行经营棉花生意的郭经理说:“请您问问,看有没有剧院让我演打炮戏。”郭经理为他联系了北大街戏院,戏院老板见温如玉个子低矮,又黑又瘦,便有些担心,对郭经理说:“我看他貌不惊人,人不出众,土里土气,他若是打个哑炮咋办?!”
郭经理知道温如玉有本事,便说:“这一炮他若是打不响,我情愿用花行包赔,赔你的票房!”一句话撂到地上,响当当,沉甸甸,让戏院老板没话说,只好扭头问温如玉:“你能唱啥戏?说来我听听。”温如玉反问:“你想让我唱啥?”意思是他啥戏都能演。
戏院老板半信半疑,说:“你就先唱《压塔》里的许仙吧。”
当日傍晚,大幕拉开,满场的观众都伸长脖子,要看温如玉“打炮”,可白娘子已经唱开了,温如玉还在后台不紧不慢地喝茶,戏院老板很恼火,脸拉得老长,却又不好发作,故意在温如玉面前怒气冲冲地走了个来回,提醒他赶紧化装。
一阵锣鼓响,该许仙上场了,只见温如玉猛地站起,只用几个手指头,闪电般蘸上红、白、黑三色,变戏法似的往脸上一抹,转瞬间红唇艳艳、粉面白白、眉毛黑黑,好一个俊俏的小生!戏院老板一看,就知道他身上有功夫,只是心里还有点儿纳闷:许仙的脸上应有红晕呀,我看你不涂脸颊,到时候咋出场!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温如玉闭上嘴唇,慢慢运气,面部颜色渐渐红润了,等走到舞台中间,已经是白里透红,神采动人,竟比那油彩还要光鲜!
哎呀,绝了!戏院老板一拍大腿说:“我在这场子里混了几十年,从未见过这等绝活,佩服!佩服!”待温如玉一开口,乖乖!那叫一个好听!先赢了一个满堂彩。接着是一组漂亮动作:“绣花旋子”过后是“双劈叉”,紧接着又是“凳上金鸡独立”,观众看得眼花缭乱,大喊过瘾,掌声滚过全场,连后台的人都扒着幕布看起来,戏院子就像开了锅,叫好声不断,这一炮算打响了!
这还了得!戏院老板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温如玉一下场,他赶紧递上茶水,连声说:“温老板真是厉害!我错怪您了!多有得罪,多有得罪呀!”此后一连三天,这老板点名让温如玉上场,温如玉也很配合,一日演两场,不叫苦不叫累,把他的生旦净末丑各种行当的绝活一一奉献,并不保留。当时洛阳著名书法家李振九先生看过戏,连连叫好,当场挥毫,为温如玉写下“水玉石珠”四字墨宝,以示褒扬。
这“水玉石珠”四字也是颇有讲究的,不但把温如玉的“玉”字涵盖于内,还赞扬了温如玉的表演,动作上是行云流水,唱腔上是珠玉溅石,做功扎实,唱功到位。李振九老先生还拿出60块现大洋,在高级饭店摆了一桌“海参席”,请温如玉等人欢聚一场。
1947年后,温如玉参加了洛阳曲剧共和班,这是洛阳市曲剧团的前身。1953年,他转入陕西省渭南地区曲剧团,1962年返回故里,成为伊川县曲剧团的台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