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中伟操作绣花机。 |
|
核心提示
大男人李中伟开了个刺绣厂!女人会绣花不稀奇,男人会绣花多少会让人忍不住想前去一探究竟。近日,记者到了李中伟的工厂一看,不见绣女和绣男,只见四台长长的机器。
李中伟指着这些机器说:“这就是我的‘绣工’,不用拈针拿线,电脑就能帮我绣花。”只有小学文化的李中伟,是咋开起电脑刺绣厂的呢?
1 苦中求变,踏实肯干找出路
李中伟是关林镇南王村人,家中以前是有名的困难户——兄弟多、收入少,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几亩薄地。他上小学五年级时,父亲生病了,这一病就是10年,这对贫寒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17岁时,李中伟开始开农用车给别人拉砖,一个月挣二三百块钱。这份工作李中伟做了5年,虽苦却也让他有了强健的体魄。
后来,为了挣钱给兄弟们娶媳妇,李中伟和自家兄弟合伙开了个家庭作坊式的服装厂,专门加工裤子。李中伟学裁衣、学缝纫、学修机器,样样活都精通。
那时,传统的服装作坊都是一个人负责一条裤子的所有工序,李中伟嫌这样效率低,就让大家流水作业,做裤边的专门做裤边、缝拉链的专门缝拉链……这个方法让加工效率提高了30%。
2 发现刺绣,开辟创业新天地
服装厂的生意稳定后,李中伟又有了新想法:“兄弟三个不能都守着一摊生意,得想想其他的路子。”
后来,他把服装厂交给俩兄弟打理,自己跑去山东打工。打工过程中,他看到有家工厂做刺绣不用绣工,一台机器几分钟就能在衣服上绣出一朵花。
李中伟忍不住兴奋起来:刺绣也跟衣服有关,自己何不也办个刺绣厂?默默记下机器的牌子和型号后,他转头去了网吧。李中伟在网管的指导下学会了在网上查资料,搜出了这种机器的相关资料。
回到洛阳后,李中伟马上着手借钱,用东拼西凑的6万元钱买了第一台机器。
机器运回来后,他傻眼了:“电脑刺绣得先制版,可我啥也不会啊。”
为了省钱,李中伟买回一套软件和教程,夜以继日地坐在电脑前琢磨,愣是半个月没出家门。慢慢地,他能制出如童装上的小熊一类比较简单的图案了。
3 苦中作乐,创业热情终不灭
学会制版之后,厂里逐渐有了生意,机器也开始运转起来。可是刺绣的机器比较复杂,有的图案还需要用到绣花框。
一开始,李中伟不知道去哪儿买机器用的绣花框,也不知道它是啥样,就先到关林街上买了一堆老式竹制绣花框。谁知道机器用的绣花框是椭圆的,他买的却是圆的。没办法,李中伟就先烧一锅热水,把老式绣花框放在开水里面泡,等泡软了再用手把它捏成椭圆形,烤干再用。
半年后,他才从朋友处得知义乌有卖椭圆形塑料绣花框的,这才把自制的给淘汰了。
4 要做到最好,让生意主动上门
开业第一年,因为对制版不熟悉,李中伟不敢接太复杂的活,“有时候版没制好,机器一开,绣花针全扎在绣花框上,把框都给扎断了”。后来,手艺渐渐精进,再复杂的图案他都敢做了。
两年前,李中伟从小额贷款担保中心贷了10万元,买了一台可以绣亮片绣的机器。这为他挣了不少,光是其中的一单生意就连续生产了两个月。
后来,加工亮片绣的逐渐多了起来,他反而不做了。“花样新不如质量好,平绣的市场比较大,我就专门做平绣,把平绣做到最好,客户就会自动找上门。”李中伟说。
还真如他所说,我们看到,在短短的两个小时的采访期间,就有3个客户上门来谈生意。李中伟把制好的版传到机器上之后,“早上刚清闲下来的机器”又开工了,只见一排排绣花针随着“咔哒咔哒”声上下穿梭,很快就在布面上绣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专家点评 洛阳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主任王现利说,想创业的人热情都非常高,但这种热情往往会被创业的艰辛一点点地磨去,直到没有。这时,很多人会选择退缩甚至放弃,从而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而李中伟把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当做财富,苦并快乐着,还享受着整个过程,这也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