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0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差生测智商”凸显教育的异化
草帽大盗
公车治理不能“对车不对人”
欲救社会冷漠 先“暖”法律制度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1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今日视点
“差生测智商”凸显教育的异化
□郭松民
  【新闻背景】 据报道,无锡一些中小学教师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差,便要求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智商测试”,如果测出孩子智商低,老师就可以向上面打申请报告,这样的孩子的成绩就可以不计入班级成绩和考核,自己的“绩效考核”也就不受影响了。“有的家长竟然希望医生给自己孩子的智商打出低分。表示如果孩子智商低,那么即使成绩差也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业绩。”(10月30日《扬子晚报》)

  学生的成绩不好,老师首先想到的不是因人施教,不是和家长一起努力帮助孩子成长,而是考虑如何撇清自己的责任,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教育异化到了何种程度。中小学教育本是孩子建立人生自信心的关键时期,最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如今,却为了不影响老师的“业绩”,孩子被无端贴上“低智商”标签,很可能埋下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当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让孩子成长为人格完善、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合格公民,而是成为考量老师“业绩”的一个工具时,让人情何以堪?

  必须承认,一些教师之所以会用如此功利的态度对待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主管部门的考核方法不够科学所致。因为这种考核方法把考试成绩、升学率等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指标,却不考虑教育的复杂性。事实上,影响成绩的因素是多元的,并不是老师所能够完全掌控的,因此,学生成绩不理想,并不见得就等于教师水平不高或者没有尽职。教育主管部门不去全面地考核老师的工作,而过于依赖学生成绩来进行片面的绩效考核,才迫使老师们不得不走“测智商”这样的旁门左道。

  从这个角度来看,单一的考核方法也是一种异化:考核教师原本是为了督促教师更好地投身于教育,结果却使得老师为了应付考核而“破坏”教育。目前,“测智商”虽然被当地教育部门叫停,但这种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现象背后的价值扭曲值得深思。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