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西安某小学的“后进生戴绿领巾”事件不断见诸各大媒体。回顾一下自己的小学生涯,十分庆幸:第一,在我的学校里,没有红绿领巾之分,所有的同学都佩戴红领巾;第二是自己的成绩一直还好,未曾受过歧视对待。之所以要说明这两点,是因为我从小自尊心就很强,要是在小学就受到区别对待,我可能会离家出走,甚至干出更严重的事情。
我们的小学时代,不像现在的孩子,除了补课,就是无聊地赖在家长身边。我们星期天经常是在少先队旗的指引下,去敬老院劳动,去工厂车间参观,去麦地拾麦穗,登山捡树种,进电影院看爱国主义影片,在公园里参加队日活动等。那时的红领巾,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是我们参加队日活动的象征。
现在,红领巾依然系在孩子的胸前,但越来越变为老师奖励优秀生的手段。在应试教育这一魔棒的指挥下,学校和老师都不由自主地成为分数的奴隶,因为只有学生的考分高,学科竞赛成绩好,学校才能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以分数定优劣,唯成绩是举,不知挫伤了多少孩子的自尊心,使得他们从小就生活在巨大的自卑阴影中。那些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潜质不错,例如会唱歌会跳舞会手工的学生,由于得不到承认和鼓励,而埋没了特长。
令人失望的是,尽管弊端多多,但应试教育的惯性仍强大无比,至今分数还在充当抽打孩子们的“鞭子”。这次的绿领巾事件,就是应试教育出现的怪现象,如果应试教育不除,类似现象还会出现。
20世纪90年代末,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推动下,中国的素质教育开始艰难起步,各地都探索出了有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如主体教育、情境教育、情智教育、适度教育、赏识教育、愉快教育、智慧教育、体验教育等。令人痛心的是,近几年,素质教育又被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搅得步履维艰,呈退化趋势。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身体和心灵中的东西引发出来。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而在我国,教育的功利性太过明显,目的不是为了培育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为了考分和升学,这种反常的教育模式为祸多年,遗毒深远。
红领巾和绿领巾的区别,只是教育问题的表象,我们要做的是尊重、解放和引导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快乐、率真、健康地成长,对所有可能束缚孩子们正常成长的东西都应该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