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1000万元的《秋之白华》票房为325万元。 |
| 投资600万元的《钢的琴》票房为655万元。 |
| 《hello! 树先生》口碑很好,票房也不错。(网络图片) |
|
近年来,《疯狂的石头》、《钢的琴》、《秋之白华》等中小成本电影逐渐进入观众的视野,为充斥商业大片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的气息。然而,除个别影片外,绝大多数中小成本电影并不被大多数观众知晓,也很难在影院上映,票房惨淡。
中小成本电影为什么难以进入大众的视线?日前,“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策略与市场推广”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专家纷纷为中小成本电影的出路支招。
现状:中小成本电影难进主流市场
目前,业内虽然对中小成本电影的定义有分歧,但是基本上以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下为标准。
《蛋炒饭》的导演、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宇认为,中小成本电影具备挖掘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独到视角,是电影艺术手段创新的优势力量,有利于形成电影产业的分众市场。只有各种类型的中小成本影片占有整个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那么这个市场才是健康的。他说:“只有商业大片的中国市场就如同恐龙横行的侏罗纪,一家独大的恐龙最终自身也会灭亡。”
据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黄群飞介绍,在大多数国家,中小成本电影占大多数,如美国2010年发行影片共计560部,其中141部为美国电影协会发行,其成员包括派拉蒙、华纳兄弟、环球、索尼、迪斯尼和二十世纪福斯六大公司,而另外的419部则是由独立制片机构制作的中小成本影片,其中不乏票房可观者,如投资150万美元的《灵动:鬼影实录》总票房收入达9200万美元。
但在中国,中小成本电影却遭到冷遇:投资400余万元的《碧罗雪山》票房仅为10万元;投资1000万元的《秋之白华》票房为325万元,投资600万元的《钢的琴》票房为655万元,还有更多中小成本电影根本没有进入电影院。
2010年,我国故事片产量达526部,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但进入影院的仅有260部左右。即使是进过影院的影片,大多也是仅放映一两天就被撤下,这被业内戏称为“影院一日游”,而这些影片基本上是中小成本影片。
“当下中国主流电影市场,只有商业大片,中小成本电影很难进入。”陈宇说。
观点:要用类型片明确观众群
中小成本电影为何难以进入市场?在黄群飞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题材和类型创作受限。他认为,题材和类型对中小成本影片来说极为重要,但在实际中,一旦涉及一些敏感现实的题材和类型,就使许多青年导演因为审查问题十分头疼。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晓云也认为,中小成本电影“规避现实”的创作策略使其越来越趋于同质化,从而导致中小成本电影自身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而更重要的是,目前国产电影的制作类型化程度较低,经常被指责内容杂糅而导致面目模糊,业界一直倡导的是像好莱坞一样拍摄类型片。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傅红星说,类型化就是贴标签,有助于克服观众对电影类型的辨识障碍,建立一个可辨认的购买通道。
章子怡制片并主演的电影《非常完美》的导演金依萌认为,电影人可以通过确定影片的类型来明确自己的观众群体,进而更有针对性地以一种较为完整和连贯的方式进行电影叙事,且越细越好。
基于目前电影市场的消费现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张卫认为,中小成本电影的基本策略应当是类型总量要丰富,影片个体叙事要单纯。相对于主流的商业大片,中小成本电影的成本和风险较低,创作群体较大,更有可能成为品种丰富的类型片的“电影超市”。
忠告:不要拎着拷贝才找发行
在陈宇看来,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主要是“强者愈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在发挥作用。商业大片可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宣传发行和支付名导演、演员片酬,因而更容易获得媒体和观众的关注。例如,《让子弹飞》共投资1.5亿元,其中5000万元为宣传发行成本。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说,许多中小成本电影由于受预算的限制,或是不重视宣传发行,或是宣传发行不专业,很难被观众知晓,其商业价值不能得到应有挖掘。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国产电影宣传发行成本不足8%,一些中小成本电影的宣传预算甚至是零,这使商业大片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极大地挤压了中小成本电影的生存空间。
黄群飞说,准确的影片定位应当贯穿制作和发行的全过程,在影片开拍时就要找好专业的宣传发行公司。“千万不要好多导演拍了片子以后,拎着拷贝还不知道找谁发行,那就来不及了”。
出路:“上网”下乡,建社区电影院
发行渠道单一早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根据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凤麟提供的数据,国产电影来自影院的收入占90%以上,而成熟的美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收入比例不超过17%,其他83%来自后期持续开发及别的收入。
于是,如何扩宽发行渠道便成为各路专家的重要议题。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认为,中小成本电影应通过网络平台、家庭录像和其他商品开发来拓宽收入渠道。他说,近年来,视频网站购买电影数量逐渐增加,价格也从最开始的几千元逐步上涨,《大笑江湖》的网络版权就卖到了1800万元。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向勇则将目光投向了门槛低、形式多样、内容有趣还能营造话题的微电影。“原本依附在主流电影制片厂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电影人,有了新的展示空间,有了更多被发现机会,可能会动摇主流电影公司在电影产业中的绝对霸权地位。”他说。
而建立艺术院线的主意再次引起了争论。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孙向辉认为,应当效仿国外,建立专门播放艺术电影的艺术院线,来为中小成本影片进入市场提供健康有序的发行平台,拓宽终端出口。
但《碧罗雪山》导演刘杰认为,这在当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国每年创作的合格的艺术片少之又少,根本不足以为艺术院线提供足够的节目源。在他看来,只有在中国的影院建设饱和之后,部分影院被挤出主流商业市场,才有人愿意去做艺术影院。
此外,拓展发行渠道的办法还包括在大型城市建立社区电影院,在社区放露天电影,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建立低端影院,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校进行专场放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