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责区域:涧西区 |
| 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面对面。 |
|
核心提示
上个月,本报刊发的《社区“四个一”,各管各的事儿》(详见10月20日A09版)一文,报道了涧西区14个社区正式挂牌,成为社区管理改革试点,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模式的消息。全新的管理模式运行快一个月了,居民们的生活有没有变化?社区工作人员又有哪些体会?记者进行探访。
1 居民体会:服务更贴心,活动更丰富了
郑州路办事处华源社区是推行全新管理模式的试点之一。在社区办公楼一楼,挂着“百宝屋”几个字的小房间引起记者的注意:里面藏着啥宝贝?
玻璃擦、管道工具箱、锯、梯子……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内,东西真不少,全是居民生活中可能用到但不会常备的工具。
社区居委会主任赵海燕说,10月中旬,她到外地“取经”,准备建“百宝屋”。征求居民的意见后,11月初,“百宝屋”正式“营业”。
在“百宝屋”入口,一本使用情况登记册上显示,已有30多人借用过这里的工具。
“前几天,我家水龙头坏了,急需管钳,物业人员又没上班,真是急死我了,没想到社区里有。”华源社区居民何乐义说。
社区居民田野经常带孩子到社区里的“阳光书屋”看儿童读物。她说,“阳光书屋”里不仅有养生保健类、文学类书籍,还有不少杂志及新版的儿童读物。
居民们说,华源社区的活动也更有趣了,10月下旬举办的青少年趣味运动会上,数十个孩子拼球技,家长呐喊助威的场面至今仍让人念念不忘。
2 社区主任:“坐”不住了,天天在小区“逛”
另一个改革试点社区湖北路办事处上海市场社区居委会主任潘丽娟,打从大量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后,便成了辖区各小区的常客。
“今天,我们到居民储一真老人家里走访,听他说腿疼,我们借来轮椅送他去了医院……”潘丽娟每天都要到居民家里走一走,每一次走访她都要将情况记录在“走访群众登记表”上。
潘丽娟说,与之前相比,她和居委会工作人员每天基本可以拿出半天时间进小区,而以前只能挤出一两个小时。
有一天,一位空巢老人想和她说说心里话,潘丽娟立马答应了,这一说竟花了3个小时。
赵海燕与潘丽娟有同感,她当华源社区居委会主任刚一个月左右,可她一点儿不担心居民们不认识她。
“现在,我不用总坐办公室,可以天天在小区里转,不怕大家不认识我。”赵海燕说。
走访也促进了居民诉求的实现。前几天,看见报纸上蔬菜进社区的报道后,赵海燕在走访中了解到,他们社区居民希望也能享受这种便利。随后,赵海燕便与有关单位敲定此事,实现了居民们的愿望。
南昌路办事处江西社区居民李松义说,最近,他常在院子里看到居委会工作人员,大家反映的事,他们有的当场就能解决。
3 综治办:有了巡防队,居民安全感增强
采访中,一提到社区的变化,不少居民都提到了社区综治办,因为综治办让他们的安全感更强了。
南昌路办事处江西社区信昌小区居民马九国说,10月中旬以后,他们经常看到巡防队员在院子里查看安全问题,每天要来两次,还经常贴出安全提醒,给门卫提安全建议等。
江西社区综治办主任陈小霞说,创新改革以来,江西社区治安管理人员由1名增加到了6名,并组成巡防队,每天查看各个小区门岗执勤情况。不仅如此,综治办还在各个小区内发展至少一名民调员,化解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
上海市场社区巡防队员柴宝翔说,前两天,一名居民家里被盗,居民认为楼下门面房的广告牌是小偷的“助手”,柴宝翔随即与该门面房的主人沟通,解除了安全隐患。
4 工作站:分工更明确,服务更到位
眼下,居民们正办理60岁以上居民养老保险,可上海市场社区83岁的陈美英却住在宜阳农村的女儿家。因身体不便,老人暂时不能回来办理。就在老人为此事着急时,工作站人员提出了上门为老人服务的想法。
工作人员带着登记表、照相机等到宜阳为老人办好了养老保险。“这事儿要搁以前,我们只能让其家人自己想办法,因为社区实在抽不出人手。”上海市场社区工作人员说,他们不必参与其他杂事后,便可腾出时间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办事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珠江路办事处理工社区针对社区工作站还建立了学习培训制度,提高工作站人员的专业水平,如负责民政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对某一时段内的工作了如指掌,还要学习相关政策,解答居民们的问题。
涧西区社区管理改革的成效已初显,采访中,各个社区工作人员对未来充满憧憬,他们在有条不紊地计划着未来的工作:华源社区还想建立“爱心角”,推进旅游进社区活动;江西社区也想为居民实现蔬菜直销进社区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