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3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腊月集” 众生相
盗墓工具杂 荒冢多狼藉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1 月 22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民间习俗(12)
“腊月集” 众生相
□ 记者 孙钦良
  “腊月集”又称“年货市”,是从腊月(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集中举办的集市,实为年货市场,带有喜庆色彩。

  “腊月集”与“平日集”有明显区别。洛阳的老集粮市、西华街大菜市,都属于平日集,也叫“天天集”,非常方便,这类“平日集”,粮市就是粮市,菜市就是菜市。譬如老集专售粮食,别的一般不经营。西华街大菜市又称青菜市、蔬菜市,来这里做买卖的都属“青菜行”,专卖蔬菜。地处南关菜市东街的属于大型蔬菜批发行,不零卖。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菜市场交易更加红火,菜市开始分化为几种类型,如鸡蛋市、瓜果市、肉市、豆腐市等。果木市既卖水果,也卖树苗,洛阳老城的仙果市街,就是旧时的鲜果市,葡萄、柿子、梨、花红、桃等新鲜水果应有尽有。

  “腊月集”就不同了,它不分类,几乎啥都有卖的,“平日集”上常见的粮食、蔬菜、干货、瓜果、肉蛋,在“腊月集”上堆得更多,因为过年在百姓眼里,就是大吃大喝,这时上街买东西都放开了手脚,比平日舍得花钱。“平日集”见不到的东西,在“腊月集”上也纷纷亮相,譬如香烛、鞭炮、年画、神像、窗花、对联、蜡台、香炉、冥纸钱、糖果、红枣、柿饼等,还有小孩玩具、大人小孩过年的衣饰等,总之吃穿用玩物品俱全,置办年货者人来人往,市场热闹非凡,令人眼花缭乱,所以百姓称之为“乱市”。

  这个“乱”是“热闹”和“丰富”的意思,同时还有一层意思:管市的对“腊月市”都很宽容,可能觉得快过年了,态度温和了许多,默许小商小贩占道经营,见了熟面孔的生意人,不再板着面孔瞅你的毛病,而是和颜悦色主动打招呼。

  这样一来,“腊月市”的规模和场地就要比平时大出好几倍,做啥买卖的都能进来,“小吃市”也加进来了,“破烂市”也加进来了,各色人等叫卖声声,人声鼎沸,热闹繁荣。

  “小吃市”平时分散在各类集市上,这时却都会分出一个灶来,进入“腊月集”,为赶集人用餐提供方便。经营的都是地方小吃,味美价廉,常见的有水煎包子、杂肝汤、豆腐汤、胡辣汤、浆面条、糊涂面、羊肉汤等,还有人临街支起油锅,经营油炸食品——经营小吃的地方,往往热气腾腾,油香阵阵,叫卖声声,给隆冬时节的“腊月集”添了温暖,带来了温馨。

  “破烂市”也称“旧货市”,就是处理废旧物资的市场,本有专门的地方,平时躲在角落或偏僻街巷里,这时也来凑热闹。货主解开包袱,摆个小摊,小到眼镜腿,大到旧式家具,或是家里的旧衣服,或是别人的老古董,旧货无论贵贱,都称为“破烂”,一律在这里静静地经营,卖家从不吆喝,但开虚价,买主过来问价钱,卖主明知只能卖两角,偏开口要一元,这叫做“能要跑了,别要少了”。买主则坚持“破烂,破烂,还价一半”的原则,价压得很低。破烂市上也隐藏“贱买贵卖”的旧货贩子,专门在此做生意,俗称“倒破烂的”。这些人的到来,为“腊月集”平添了别样气氛。

  “腊月集”由于涉及面广,便有一些新市出现。其中的画棚小贩们都是各自搭席棚,挂年画、神像,把各种印制好的春联及灶神、门神、喜神、福神摆好。顾客买画时说“揭画儿”,买神像时则称“请神”,连不识字的人也如此斯文,似乎春节一到,大家都文明了许多。有趣的是老天爷像,那么庄严的神像也可随便买到手——掏了钱,接了像,用胳膊一夹,就把“老天爷”夹回家了。

  “爆竹市”的特点是店主一会儿就要放一个炮,这是有声广告,最吸引小孩子。大鞭炮论“盘”出售,小鞭炮论“挂”买卖,品种繁多,带着喜庆。

  窗花和春联放在一起卖。窗花图案有很多,喜鹊登枝、喜梅迎春、大富大贵等都有,也有被剪成佛手、菱角、梅花、双喜字、大鲤鱼形状的。春联生意很好,不论贫富人家,家家都要贴的,所以摊前热闹。

  还有“祭奠品市”,专售祭神、祭祖用的香纸、蜡果、蜡台、香炉、糖果、红枣、冥纸钱等,这是必须采购的物品,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到元宵节,都要用这些东西……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