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索引擎中,只要输入特定的关键字,例如白领、VIP、学生家长……就可发现赤裸裸的个人信息交易已经出现更加专业化的“市场细分”。在痛斥各种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谁在偷窥我的个人信息?”
据报道,曾有一家网站公开销售“2006年50万北京业主数据库”、“2007年85万上海高档楼盘业主数据库”、“2007年2.4万上海商务大厦业主数据库”等百余种信息。而在另一家网站,个人信息被细分成“白领名录”、“股民信息”、“车主名录”、“电视购物名录”、“高端名录”、“老板手机号码”等十一大类,其中更包括“手机高端用户”、“高尔夫会员名单”、“银行高管名录”、“CEO培训班名录”、“北京各高档俱乐部会员资料”等,甚至还包括学生家长、学校名录等。
这些数据究竟从何而来?今年8月宣判的北京最大非法获取公民信息案揭开了贩卖公民信息产业链的冰山一角。这起案件的23名被告中,有7人或是来自移动、电信、联通公司内部,或是其他公司派驻电信运营商的职员,他们是个人信息泄密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