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6版:国内·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公车改革破冰在即?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11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公车改革破冰在即?
□据 《检察日报》
  新华社发 蒋跃新 作
  核心提示

  日前,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明确要求,申报公务车目录的轿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条例)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

  从20世纪末启动公车改革至今,“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的字样首次写进行政法规,这是否传递着一个信号:公车改革破冰在即?

  1 车改17年,进步了多少?

  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公车改革已进行了17个年头。如果从2003年正式启动公车拍卖、公车货币化改革等措施算起,深度公车改革也有8年了。但是,年复一年的公车改革,似乎一直挂着“空挡”,没有真正起步,超编配车、公车私用、车轮腐败的势头依然强劲。

  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至2000亿元,这还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纵观车改历程,连续9年在全国人代会上呼吁公车改革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分析说,公车浪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购买环节,存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的问题。第二是使用环节,公车私用现象严重。一项调查显示,公车使用存在“三分天下”的局面,即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第三是维修保养环节。权威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甚至有的公车一年竟更换了40多个轮胎,平均每周换一个,其中的漏洞可想而知。

  既然公车改革迫在眉睫,而且喊了17年,为什么政府采购中汽车依然位列前三?

  “这正是政府官员贪婪的表现。”广东省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计划预算委委员郑学定坦言,公车改革实施者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这是个绕不开的难题。

  通过多年观察,叶青将公车改革的阻力归纳为两点:“一是待遇论,领导干部往往会有一种传统思维,认为达到一定职务就应该享受一定的待遇,应当使用公车。二是安全论,很多人认为,领导干部想的事情多,又做事又开车,不安全。”

  叶青表示:“如果这两个观念不转变,公车改革难以推行。”

  2 各地试点,现在怎样了?

  尽管全国公车改革进展不大,但是很多地方都在试点公车改革,其中也不乏成功范例。例如杭州车改,两年前,所有局级领导干部全都取消专车,自行解决出行问题,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补贴金额从300元到2600元。据当地统计,车改后,公车费用已经连续3年减少财政支出30%以上。

  广东惠州近日启动的公安政法单位车改也颇受网民热捧,具体做法是:压缩机关车辆,配强基层车辆,取消干部专车和非警务用车,按职级不同每人每月发放500元至2800元的公务交通费。经测算和论证,车改完成后,市局机关警用车保有量将裁减59%。

  “改革就是为了更公平,公车都取消了,补贴也应该取消三六九等之分,不要因此加剧分配不公。”郑学定的观点有很多网民支持,这也是上述成功范例仍会遭受“变向补贴”质疑的原因。

  在叶青看来,货币化模式是各地车改的大方向。不过全国各地差异很大,到底补贴多少钱合适,应该由中央出台统一的指导意见。

  今年两会上,叶青提出自己设计的补贴方案:以各地公务员地区补贴的20%到30%计算。

  3 车改新政,作用有多大?

  有媒体报道,全国超编配车率已经超过50%。面对公车泛滥的严重局面,该如何适用改革新政?

  记者注意到,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超编制、超标准配备的公务用车,违反规定接受的捐赠车辆或者配备的越野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的公务用车,由本级政府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收回和处理。

  “法规已赋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对各个部委超标车辆的没收权,能否严格执法,就要看机关事务管理局能不能挺过人情关。”叶青说。

  怎样区分车辆公用还是私用,如何监管公车私用,怎样处罚,是网民最为关心的问题。

  悬挂“公务车”标志或在车内安装GPS,是叶青和郑学定都看好的形式。这不仅方便群众参与监督,而且对开公车办私事的情况能有效监控。

  “如果实施社会化改革,监管就相对容易得多。单位去租车时需要登记,自然就进入了监控程序。”对于管理条例的出台,叶青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其中涉及公车改革的内容只有一句话。“这还很不够,还需要一份公车改革指导意见。”叶青说,“不管怎样,两个规定明确了公务用车实施社会化改革的方向,这意味着公车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破冰有望。”

  然而,郑学定没有这么乐观。所谓社会化改革,就是取消单位配车,实行公车租赁。这也是他多年呼吁的车改模式。但是,管理条例中使用的是“推进”字眼。“5年也是推进,10年也是推进。如果写成‘应该’或是‘限期完成车改’才有力度。”郑学定说,“总之,这次出台的新政,态度还是不够坚决。”

  按照郑学定的设想,公车改革应该首先确定全国公车改革分步实施以及全部到位的时间表。其次,按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分步推行。再次,确定公车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数字上加以限定。最后,对于尚不能推行公车改革的地方,要明确规定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方便市民参与监督。

  叶青说,如果因为执行起来有难度就不进行车改,就错了。公车改革的方案不可能一劳永逸。拿可操作性来说,人们已经习惯性地认为,公车私用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又没有接触钱,也不好处罚。但是管理条例实施后就不同了,如果拿着公车补贴又去违规用车,就属于经济问题,是腐败,就可以据此处理了。

  相关链接

  公车治理大事记

  □据 《工人日报》

  ●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规定:“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的要求,将公车改革纳入其中。当年中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积极稳妥地进行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公务员福利制度改革工作”。

  ●2005年至今,国务院下发的当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探索公车改革试点每次均被列为重要改革内容。

  ●2011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省部级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

  ●2011年1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降低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采购价格,明确要求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这比此前的标准降了2万元。

  ●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公务用车社会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