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集过程中,史景乐不时露出灿烂的笑容。 | |
核心提示
从2005年年底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到23日赴郑州为上海患者捐献,孟津大学生村官史景乐等了6年。今年夏天,他接到省红十字会的通知:上海一患者需要他的帮助。随后,他顺利通过高分辨配型和健康体检。(详见本报24日A11版)昨日,造血干细胞采集顺利完成,史景乐成为我市第8位、我省第239位成功捐献者。
三个半小时完成“希望”采集
经过连续5天的动员剂注射后,史景乐为上海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于昨日进行。9时10分,在省肿瘤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采集工作正式开始,大约半个小时后,采集袋中的造血干细胞已经明显可见。
12时35分,采集工作顺利完成。采集袋中装着55毫升带着史景乐体温的造血干细胞。很快,这袋生命的种子被医务人员小心地安放进中华骨髓库干细胞储运专运箱。
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文梅英告诉我们,这是一只特别的箱子,新鲜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在里面保持近56个小时旺盛的生命力,在向患者移植时,就像刚从捐献者体内采集出一样。
采集造血干细胞和献血差不多
采集中,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河南分库负责人张书环带着鲜花和证书来看史景乐。她说:“小史,看,你已经成为咱河南省第239位成功捐献者了,感谢你为患者献出的爱心和希望。”史景乐笑笑说:“能救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善缘,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张书环关切地问:“现在感觉怎么样?”“捐献前,我也有点儿担心,怕分离机消毒不严格。今天一看,就彻底放心了。”史景乐说。
为避免交叉感染,捐献者的血液外循环时所经过的管道全部为一次性卫生材料,所以捐献者的血液安全是有绝对保证的。“全身的血液都要经分离机过一遍,虽然听起来挺吓人的,但其实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刚开始扎针时感觉和献血相似,捐献过程就和正常打吊针差不多。”史景乐说。
更多市民报名成为志愿者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史景乐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见报后,市红十字会的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近百名市民受到史景乐的感召,要求报名捐献。
仅上周六、周日两天,在市区3个街头采血点,就有39人成为志愿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的血样。家住涧西的市民刘影说:“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这次受到史景乐的影响,就决定付诸行动。”
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郑瑞生说,爱心成就希望,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患者的希望也就更大,市红十字会也会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生命种子免安检飞往上海
为在24小时内将造血干细胞顺利安全送达上海,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专门开了一封介绍信,告知新郑机场安检站,此次运送的造血干细胞用于救助上海患者,无污染、无辐射、独立包装,不能经过X射线照射,请安检站给予免检放行。新郑机场的安检员看过信后,对造血干细胞免予安检。
昨日17时30分,承载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在省红十字会志愿者的护送下,搭乘MU539航班飞往上海。据了解,志愿者将一直怀抱着装有造血干细胞的储运箱,到达上海后,马上将其送往患者所在医院,进行移植。
河南捐献工作全国领先
据了解,今年,我省共有61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去年,我省共有51人捐献成功,位居全国第一。2009年捐献成功人数位居全国第二,2008年捐献成功人数位居全国第一。
河南捐献成功人数一直排在全国前列,为什么?“这主要归功于河南捐献者整体素质比较高。”文梅英说,有时,尽管双方配型成功,志愿者却因种种原因临时改变捐献意愿。在河南的捐献志愿者中,很少出现拒捐的情况,“绝大部分河南捐献者都像洛阳小伙史景乐一样,配型成功后非常乐意为患者捐献”。
目前,在河南有7.7万名这样的捐献志愿者,其中239位志愿者为北京、上海、山东等16个省市的患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7位志愿者为美国、新加坡、阿富汗等地的境外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作为第239位捐献者,在本次捐献过程中,史景乐不止一次表示:这事其实没那么难,也不需要太多勇气,只要身体健康,谁都能行!
我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8位市民分别是李小强、于利冬、王传庆、杨春萍、高志国、杨振亚、宋小娃、史景乐。感谢他们!感谢所有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的爱心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