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9版:洛阳·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我市拟在北邙建考古遗址公园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12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昨日,新华社播发通讯透露——
我市拟在北邙建考古遗址公园
□新华社记者 李亚楠
  核心提示  

  洛阳北部、东部邙山之上归葬了历代上千位王侯将相,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古陵墓群遗址。然而,这些生前显贵几乎无一能享受逝后安宁,盗掘、破坏早已让这座地下宝藏“伤痕累累”。

  新世纪以来,相关部门对邙山陵墓群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洛阳市邙山陵墓群保护条例》日前已表决通过,将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保护与开发计划。邙山陵墓群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光”。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洛阳北部邙山上的耕地里,散落着一些大小不一的“土堆”。这些“土堆”是少数幸存下来的帝王将相墓冢,更多的墓冢已在岁月洗礼中消逝。如今,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古陵墓群遗址,2001年,邙山陵墓群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统计,邙山陵墓群占地面积756平方公里,地跨洛阳市所辖的7个区、县,包括20多个乡镇360多个自然村,文物保护区内约有20万人口。

  洛阳邙山地区汇集了自两周至明清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古代墓葬,约有十万之众,号称“邙山无卧牛之地”。其中,国保单位邙山陵墓群是邙山地区古墓群的主体,包括东周、东汉、曹魏等6个朝代的帝陵及其陪葬墓群,主要是一些大型封土墓。

  负责邙山陵墓群调查和勘测工作的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史家珍说,这7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大型封土墓972座,共有6代24位帝王长眠于此。

  伤痕累累的“东方金字塔”

  邙山陵墓群是中国帝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陵寝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无愧于“东方金字塔”的称号。不过,对邙山上陵墓的盗掘、破坏几乎和其营造的历史同样悠久。

  历史上,邙山陵墓群所遭受的破坏主要来自战火和有组织、大规模的盗掘。史家珍说,董卓一把火把洛阳全烧了,把邙山上的墓也挖了不少,现在邙山上的考古发掘中还能发现一些红烧土。

  洛阳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其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导致洛阳在历史上经常处于失控状态,其地下丰富的宝藏也成了历史上大小军阀支撑军力的垂涎之物。

  随着历史变迁,居民生产、生活对陵墓群的蚕食、侵占,也使其遭受了严重破坏。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对墓冢的破坏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60年代“四清”、70年代“学大寨”平整土地和80、90年代工业化四个历史时期。

  目前,邙山陵墓群972座大型封土墓中近2/3的古墓冢封土已损失殆尽,仅有339座尚存留有墓冢。

  邙山陵墓群保护迎来“最好的时光”

  今年11月25日,《洛阳市邙山陵墓群保护条例》经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这是邙山陵墓群最新的一道“护身符”。洛阳市文物局局长刘德胜说,立法使得洛阳对邙山陵墓群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更具操作性,也更趋完善。

  新世纪以来,洛阳市已对邙山陵墓群的保护和开发做了大量工作。2001年,邙山陵墓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又成为国家“十一五”期间100处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

  2003年,洛阳市启动了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调查小组踏遍陵墓群地域内所有村庄,累计发掘遗址面积2.9万平方米,发掘古墓葬216座,初步建立了墓冢编号系统,为文物保护和进一步的考古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洛阳市还不断加大对文物犯罪的打击力度,仅今年6月开展“2011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就侦破各类文物案件27起,抓获文物犯罪嫌疑人74人,缴获各类文物57件。

  为克服面积大、区域多带来的保护困难,洛阳市下一步将设立专门机构统一协调邙山陵墓群的保护与开发;将责任到人、责任到墓(冢),做到每一个有封土的墓冢都有人管;还要制定时间表,对所有盗洞进行回填,对有损古墓冢保护发展的厂矿企业实施搬迁。

  目前,邙山陵墓群范围内已有古代艺术博物馆、古代壁画馆和正在建设的曹休大将军博物馆对文物进行保护和展示。按照公园化、生态化的保护与利用思路,洛阳市完成了大面积的陵墓群绿化工程,其中,以东周王陵为依托建立的周山森林公园绿化面积8000余亩,并成功申请为河南省级森林公园,做到了旅游、生态和文物保护的完美结合。

  “为确保邙山陵墓群长久安全,洛阳市将积极筹建邙山陵墓群和洛南东汉帝陵国家大遗址考古公园。”洛阳市文物局局长刘德胜说,筹建中的考古遗址公园首批将以孟津县北魏孝文帝长陵遗址、大汉冢东汉帝陵陵园遗址以及偃师市唐恭陵遗址为试点,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