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5版:洛阳·县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说别人有“妖气” 父亲教唆儿子杀人
种植中药材 土里掘出“金”
“马上要过年,顶个大光头难看死了”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12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种植中药材 土里掘出“金”
□记者 申利超 通讯员 王利强 文/图
  崔友敏和他收获的丹参。
  核心提示  

  今年44岁的崔友敏,养过猪,贩卖过蝎子,但都因没有经验,没把握住市场行情而亏本。

  2004年,崔友敏的蝎子生意失败,积攒的几万元钱也赔了个精光。后来凭着在药材市场积累的经验,崔友敏回到老家伊川县平等乡宋店村,租了五亩地开始种植中药材。经过7年的努力,如今他的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100多亩,年收入四五十万元。  

  1  越挫越勇,立志闯出一片天

  2002年,崔友敏35岁。“之前一直在家养猪,那几年行情不好,养猪也不挣钱,就想着到外面闯闯。”崔友敏说,他拿着积攒的三四万元钱来到市区,想做点儿小生意。

  崔友敏在一个小旅馆里与人闲聊时,听说卖蝎子很挣钱,“当时也是病急乱投医,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就到解放路租了一间屋子,开始贩卖蝎子”。

  崔友敏说,当时盲目跟风,看到蝎子涨价就赶快买,谁知道价格很快就跌了,买时每斤400元,卖的时候跌到了200元,不到两年时间,带来的钱就赔光了。

  生意做赔后,崔友敏在朋友介绍下到药材市场给人打工,“工资是每天20元,按天结算”。崔友敏那时便暗下决心,一定要闯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2  种植药材,为他扬起创业风帆

  2004年,崔友敏回到伊川老家,筹了几千块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由于自家的地给了别人,回去后只好以每亩70元的价格租了5亩地种药材。”崔友敏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买种子、肥料的钱都是跟父母要的。”

  当年,崔友敏种植了防风,他天天泡在地里精心照料,期待着丰收,挖到创业的第一桶金。然而,由于对药材品种不了解,收获后崔友敏才知道种的是萝卜风,由于这个品种只有甘肃那边使用,虽然收获了,他却没赚到一分钱,“卖不出去,最后都烂掉了”。 

  这件事,让崔友敏认识到,必须补充专业知识。之后,他便经常到洛阳的中药材市场、种子店查看资料,向药材收购商学习。

  经过充分准备,2005年,崔友敏的5亩防风喜获丰收,一共挣了两千多元,钱虽不多,但对崔友敏来说,确是最大的鼓励,这次收获也为他开启了通往成功的大门。

  3  “大家都富裕才是真富裕”

  随后,崔友敏找到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教授,向他们请教种植知识,贷款1.6万元,在宋店村南洼租了42亩地,扩大种植规模。

  “当年种了板蓝根和丹参。”崔友敏笑着说,那年光种板蓝根就挣了1万多元。

  3年后,崔友敏的经验、专业知识及对市场的把握能力都增强了不少,他便开始大幅扩大种植规模。2009年,他通过借、贷凑了40多万元,在高山镇承包了670亩地,分析市场后,在大学教授的指导下,他种植了板蓝根、草决明和丹参。

  “板蓝根、草决明当年成熟,挣了10万多元,丹参是去年成熟的,纯收入四五十万元。”崔友敏说,这是他有生以来挣的最大一笔钱。

  尝到甜头的崔友敏,今年又承包了一些地,种植规模达到1100多亩,种植了板蓝根、丹参、黄芩、柴胡、桔梗、黄姜等。

  在崔友敏的带动下,许多村民也开始跟他学种中药材。“我租的土地分散在四五个村子,这两年效益不错,当地很多村民都开始学种药材。”崔友敏说,只要村民想种,他都会免费指导,大家都富裕才是真富裕。

  为此,崔友敏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辐射伊川、嵩县、汝阳、宜阳等地,已发展社员350多户,药材种植面积达4500余亩。最近,崔友敏正在联系筹建豫西板蓝根种植基地,他说,他还在与河科大等高校、科研机构联系,希望能够从原材料种植走向产品研发。

  

  专家点评: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中心主任王现利认为,种植、养殖不仅需要专业技术,同时需要对市场走向有一个准确的预测。面对市场波动,要规避风险,将产业做大做强,就要像崔友敏一样,走一步看两步,与科研机构联合,自主研发产品。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