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随着交易总量的进一步放大,业已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优质艺术品投资的财富增值效应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艺术品作为财富第三极,在房地产和股票之外成为资产配置的另类投资人们日益形成共识。在今年春季,一些收藏机构和收藏基金经过多年的窥测和酝酿,突然发力,纷纷登场,它们的介入大大推动了艺术品价格的上涨。
在这日益看好的趋势中,香港和京津唐地区在拍卖品类上展开了相对激烈的较量,这种较量也促成了它们在市场格局中的分工和侧重。香港作为油画及当代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地位愈加突出,而京津唐则在中国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绝对优势。
话说到此,不得不回眸我们洛阳。4000多年的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100多个皇帝在此理政,文物遗存之丰厚堪称世界之首,民间收藏者不仅比比皆是,而且大都功力不浅,不仅奇物多多,而且研究深入。
可叹的是,这些优势并没有形成经济优势,在一年两度的艺术品拍卖会上难觅其踪,在本地也未见有公众所知的拍卖活动。
其原因在于,交易市场太过“微弱”和低级。我们看到的是散落在老城角落和西工地下的那些地摊式的柜台,卖场就像“杂货店”。很难想象,这些“杂货店”里有“宝”,也很难想象这些“宝”能卖上好价钱。
如何让洛阳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升温?又如何让它成为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仅谈以下陋见:
第一,政府塔台。政府可以像举办牡丹花会那样来举办中原地区的艺术品交易博览会,让它逐渐成为洛阳的另一张名片。第二,政府规划。政府可把文化艺术品交易市场纳入商业布局规划,在一两年中将这些古玩市场集聚起来,形成规模效应。第三,民间联手。民间收藏家、民间社团和民营博物馆联手,通过“会展”的方式,把这一级市场做活和做火。第四,金融工具撬动。启动艺术品拍卖行和艺术品产权交易所,通过艺术品产权的拆分和拍卖,促成洛阳艺术品交易的二级市场。
(作者系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