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退休老人田木中助贫助学多年,八旬后更萌生了新的宏愿,继续资助10名贫困生读完高中和大学。即使按现在的费用标准计算,那也需要30万元之巨。(详见本报10日A03版)
田木中老人的助学宏愿,让人很自然地想起一个人。这是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记述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如今有不少人,时常感慨世风日下,甚至对“信仰迷失”和“道德沦丧”多有抱怨,自己却无所作为或少有作为。田木中老人以微薄的退休收入,常年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今年更有资助10名贫困生完成高中和大学学业的助学宏愿,其精神感人至深。他的利他行为,使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利他主义者,因此堪称和谐社会的公民榜样。
富豪义捐令人称赞,但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市民,其实也能做些什么。我们或许帮不了太多人,但我们若都效仿田木中老人,受助的人数就将蔚为可观。
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年少抽一包烟,少下一次馆子,少买一件衣服或者少买一盒化妆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能温暖多少贫穷者的心啊!
道理并不深奥,关键在于我们每个人是否都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形成让人备感温馨的社会氛围。积小善而成大善,当是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