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至9日,全市高三进行了第一次大练习(以下简称“一练”)。经过考试“检阅”,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浮出水面。一线老师对所暴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下一步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支招。
听话的孩子没考好
“一练”结束了,很多学生感觉备受打击。市二中教导处主任李宁说,学生感到委屈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平时很听老师的话、学习又努力,为什么成绩没有期望的好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盲目做题、不善于反思,听课方法不正确等。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也是新课改的要求。那些听话的学生没考好的原因,就是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只侧重于紧跟老师。市八中高三生物老师马惠霞说,紧跟老师的步伐没有错,但课下的自主开拓性学习也不能少。只有坚持“两条腿走路”,才能把知识学透、考出好成绩。
很多学生只顾埋头赶路,从不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是否正确,李宁说,定期回顾反思很有必要,如果只是漫无目的地往脑子里塞知识,不进行分类总结的话,遇到题目的时候,思维杂乱无章,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相应的知识点,整理出解题思路。正确的做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章节、做了一定量的习题后,要静下心来归纳总结,查漏补缺,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李宁说,给知识分类就像整理衣柜,按季节把衣服整理好,在某个季节需要穿某件衣服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找到。如果不整理,把一年四季的衣服都堆在一起,需要寻找某件衣服的时候,很难一下子找到。知识像衣服,季节就是考题,平时整理得好了,考试时,就能很容易地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有些学生上课时听讲非常认真,把老师讲的内容一字不落地抄下来,但是到了课后还是不会做题。市八中副校长王安立说,学生听课的目的是要听懂、理解,记笔记只是为了方便日后复习,如果本末倒置,只顾记笔记而听不懂课的话,不如认真听讲,笔记只记要点,课下再补笔记。
知识喜欢“死去活来”
很多学生认为,好成绩不是靠“死学”来的,于是,盲目地追求灵活地解题方法,忽视了课本上的“死”知识。
马惠霞说,知识是死的,题目是活的,如果知识掌握得似是而非,怎么能灵活做题?要想灵活地运用知识,必须把该记的知识牢牢记住,这样才能让知识“死去活来”,被灵活运用。
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似是而非,所以很多该得的分数丢掉了。马惠霞举例说,“一练”生物考试,有题目问“ 能促进精子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特征。”很多学生的答案是“性激素”,结果得不到分数,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雄性激素”。
“像这样,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或未能牢记知识点而丢分的学生非常多。”李宁分析试卷后说。
电脑偏爱关键词
这次“一练”,我市首次采用电脑阅卷,很多学生不适应,痛失分数。
电脑阅卷前要先扫描考生的试卷,书写潦草、不规范的学生肯定要吃亏。电脑铁面无私,阅卷时不留人情,答题不规范、缺少步骤的学生,丢分是必然的。
电脑喜欢什么样的试卷呢?市八中的语文老师蒋小科说,电脑喜欢“看”到规范的学科术语、清晰的小标题和关键词。
比如,一道语文试题的题干是:“这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甲答“承上启下”,然后用几句话阐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乙直接写了几句话,意思也是“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答案都是正确的,但是,甲的答案里有关键词和学科术语,电脑会更喜欢。
要想让电脑喜欢,多得分数,学生在答题时,应尽量做到字体工整、卷面整洁,多用小标题、关键词,让学科术语出现在段首、句首,多用序号、分清层次。
日常坚持好习惯
考试不仅是知识的竞赛,更是学习习惯、考试技巧的竞赛。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好的习惯必须在日常坚持,考试时,习惯成自然,避免不必要的丢分。
习惯一:
把练习当考试。把每一次练习都当成考试,做题时不翻书、不查资料,限定时间。做不完、不会做的题,在“考试”时间过后再查找原因,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补基础知识,解题方法不对的寻找正确的解题方法。
习惯二:先易后难。如果时间有限,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这次“一练”物理考试时,一名学生为了一个2分的小难题,浪费了半个小时,结果,不但这道题没做对,而且后面的题也没做完,得不偿失。
习惯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学生很“怀旧”,当遇到“面孔熟悉”的题目时,总是想着用以前的答案来对付这道题,结果答非所问。学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分析题目,然后作答。题目做完以后,再拿出以前的类似题目,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习惯四:学会适应电脑。平时应使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答题时,对应题号,不超出答题区域。这次“一练”考试,有一名考生把语文的第六大题的答案写在了第五大题的答题区内,他发现后,赶紧把序号“六”改成了“五”,把序号“五”改成了“六”,虽然序号改了过来,但电脑阅卷时,依然将其判错。
“一练”只是模拟考试,相信经过这次考试的磨练,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