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日前,警方侦破涉案20亿元的全国制售假药第一大案,批捕了浙江义乌一名医院保洁员。在该保洁员家里,搜出几千个药盒。据悉,该保洁员自己“忙”不过来,还发展其他保洁员当“下线”,帮她捡盒子。(本报昨日B04版报道)
高价收购废旧药盒,当然不是拿去当废纸板卖,也不会是拿去包装真药,肯定是拿去造假药。这名保洁员明知是在干伤天害理的事,却抵挡不住利益的诱惑,从医院垃圾里“淘黑金”,不仅要遭受道德的唾弃,还将因涉嫌生产假药罪接受法律的严惩。
保洁员居然成为假药制造环节的重要一环,从中获取暴利,确实令人意外和震惊。但是,逆向推理一下就会发现,无论是真药还是假药,在药品生产、流通、回收、销售、使用的任何一个环节,“保洁员”们始终是没有台词的“配角”,话语权和决定权在“主角”手里。
每一个假药制售行为的背后,获利最多的肯定不是“配角”,而是那些操控着以假乱真大戏走向的医药市场“主角”。从查获情况看,目前,假药市场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最底层的是医院保洁员,第二层是负责到每家医院收购的中间人,第三层是收购包装盒的批发商,第四层是假药商,第五是采购使用假药的医院。彻底推毁制售假药网络,必须挖出深藏在幕后的“主角”,要让他们吐出巨额的非法所得,把他们绳之以法。
回溯一下制售假药的流程,从几个最关键的环节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主角”的身影。保洁员可以出售正品药品包装盒,漏洞在于医院相关垃圾回收、保洁制度不严密。医院是特殊的部门,医用垃圾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岂能大开方便之门?而药品的采购更应该慎之又慎,无论是医院还是其他药品销售企业,又岂能从私人处、从网络上随意购买?在药品制售和监管的关键环节中,决定权越大的人责任越大。造成假药顺利“通关”的疏漏越大,其“内鬼”嫌疑越大。顺藤摸瓜走下去,一定可以挖出那些以权谋私的害人虫。
值得警醒的是,在铲除假药制售网络之外,这起牵涉面极广的假药大案还必须做好其他相关工作,要全面查清已经售出的假药流向。在“上家”那里,必须查清卖出了哪些品种的假药,卖出了多大的数量,收买假药的“下家”是谁。只有精细地绘出假药“流向图”,及时向社会公布,方便各医疗机构和公众了解,及时、全面地把假药在患者使用前“召回”、销毁,才能把假药案对社会的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