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1版:洛阳·县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宁县种烟“功臣” 获百万奖励
花甲老人笔耕不辍 只为传承杜康文化
树木成了贼人“梯” 邻居不移自家忧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12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花甲老人笔耕不辍 只为传承杜康文化
□记者 申利超 特约记者 袁喜宝 通讯员 梁君丽 文/图
  袁治坤在写作。
  核心提示

  “自从我们读过老袁的《杜康古今传》后,就一直期盼他的新作。”近日,汝阳县蔡店镇杜康村的群众都在翘首以待,等着阅读袁治坤的新作《杜康传》。

  袁治坤今年67岁,只有高小文化的他,从2009年开始写关于杜康的书,目前,他的新作《杜康传》正在编辑校对。袁治坤说,他之所以走上创作之路,只是缘于对杜康文化的热爱。

  花甲老人勤写作,只为传承杜康文化

  袁治坤说,他文化程度不高,上完高小就离开了学校。

  1972年,袁治坤当了村里的会计,负责放款和收款工作。1980年开始,他又做了3年的信贷员,之后便一直务农在家。

  “小时候,我常听村里老人讲有关杜康的传说,因此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特别留意并积累有关杜康的素材,对那些自己曾经听到的故事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袁治坤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杜康人,他迫切想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写出来,让杜康文化源远流长。

  于是,从2009年八九月开始,袁治坤晚上就把自己关进屋里,整理那些从村里老人口中听来的素材,查阅有关资料,构思、写作、修改,直到深夜。一直以来,他的老伴和三儿一女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直到2010年3月,他的第一本小册子《杜康古今传》被大家传阅后,家人才知道了原委。

  当听到袁治坤计划要写第二册时,儿女们都不支持他,说他“一个识不了多少字的农民要写作,简直是瞎胡闹”。但袁治坤还是坚持初衷,他说:“文化底子比自己强的人很多,但用实际行动传承杜康文化的人却太少,自己虽然文化层次低,但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传承杜康文化。”

  请人挑刺提建议,第二册正在编辑校对中

  《杜康古今传》完成后,袁治坤心里很没底,于是他花数百元打印了10多本,让村里人传阅,请大家提意见、提建议。

  《杜康古今传》是一本朴素但内容丰富的小册子——纯手绘插图,用词口语化,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

  “村民们读完《杜康古今传》后,都不相信是我写的。”袁治坤自豪地说,但大家都热情地鼓励他,热心地给他提了一些中肯的意见,比如缺乏目录、有的地方标点使用不当、有错别字等。

  袁治坤说,村民看过那本册子后,都纷纷给他提供新的、更丰富的材料,希望他能再出一册内容更加丰富完整的有关杜康的故事传说。

  也正因为如此,袁治坤萌发了写《杜康传》的念头。他说,有了第一回写作的经验,再加上乡亲们提的意见,希望《杜康传》更趋完美。

  经过近一年的准备,袁治坤从今年7月开始写《杜康传》。“在第一本册子的基础上又搜集了其他许多素材,这次写得顺利多了。”袁治坤说,《杜康传》里除了故事传说外,他还结合杜康酒的特点,重点挖掘杜康酒文化,其中除了正文,还有很多注解,以便于读者理解。

  袁治坤说,《杜康传》已经完成,正在编辑校对中。

  当问及《杜康传》何时印刷时,袁治坤回答:“这事不着急,本着对读者负责、对千百年的杜康文化负责的态度,要尽可能地把它处理得更好。”他说,经过千百年积淀的杜康文化是洛阳的宝贵财富,希望它能够被世人认可。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