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2版:百姓写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同题作文 本期话题:洛阳话儿趣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12 月 30 日 星期    【打印】  
同题作文 本期话题:洛阳话儿趣事
下期话题:畅想2012年
  (资料图片)
  学说洛阳话儿

  30年前,在豫南地区长大的我,从老家来到了洛阳。从那天起,我就跟洛阳话儿结上了缘。

  先是嫌洛阳话儿老土,为装门面,我开始学说普通话。一天回到老家,邻居老伯问我:“啥时候回来的?”“昨晚上。”我撇着腔,用刚学的普通话回答。老伯瞪着眼说道:“啥呀?坐碗上,咋没坐锅上?”

  有一年夏天,我和洛阳的一个小伙计结伴去河里游泳,下水后才发现他不会游泳,我主动请缨当起了教练。只见他胡乱地扑腾着,头总是浸在水里抬不起来。“伙计,快来帮我扶一下‘低脑’!”好不容易从水里露了一下头的他,急切地抛下这句话后又浸在了水里。

  “‘低脑’?哪里是‘低脑’?”我迷惑地朝他喊道。他已无法回答,眼看他整个身体都要沉下水去,我琢磨:“‘低脑’是不是‘头发’?”便一把抓住他的头发将他从水里拽了起来。“哎呀,你拽得我头皮都是痛的!笨蛋,你咋连‘低脑’都不懂?‘低脑’就是头嘛!”他说。

  看来,入乡随俗,不学点儿本地话儿,闹笑话事小,关键时刻还会耽误事儿。在洛阳久了,如今我的话音就像一个桃子,里面是豫南腔的核儿,伴着洛阳话儿的瓤儿,裹着普通话的皮儿,俨然成了大杂烩。

  前不久,在单位野营篝火晚会上,我荣幸担当临时主持人,我潇洒地说一声:“Music(音乐)!”语惊四座,大家面面相觑。一位领导说:“老张同志自创的‘豫南+洛阳+英国’式的英语,说得很标准啊!中西合璧,娓娓动听,鼓掌!”

  (涧西区 张庆合)

  拐弯抹角

  40年前,我们那批学生刚从市区学校毕业被分到单位,而前一批人是从市郊招来的。

  我们这批毕业生平时说话都带着学生腔(普通话),而那些人则说地道的洛阳话儿。我们车间有个老兄总爱拿腔拿调地学我们说普通话。一天,这位老兄又想打趣儿我们,问我们中的一个女孩:“小朱,你会说洛阳话儿吗?”他知道小朱的老家不在洛阳。

  小朱立刻回答道:“你听着!上坡儿(per),下坡儿(per),拐弯儿,抹尖儿,出溜滑坡儿(per),摔死你这死贵汤儿!”我们听了哄堂大笑。

  打那以后,这段地道的洛阳话儿顺口溜成了我们对付这位老兄的经典段子。

  (老城区 董巧玲)(请作者告知详细地址)

  老佟的家乡话

  老佟是地道的汝阳人,以前在酒厂当销售业务员,曾因浓厚的家乡方言闹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几个南方客户来酒厂考察,老佟给他们当讲解员。

  老佟比比画画说了半天,客户却一句也没听懂,最后只好找了个“翻译”。

  中午吃饭时,客户想学一句洛阳话儿,老佟不假思索地说:“弄一圪娄红薯面片子骨桩那儿兑兑。”几个客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这话是啥意思,经过“翻译”才明白,原来是“盛一碗红薯面条蹲下来吃”。

  自此,几位“南蛮子”再到酒厂来,吃饭时总会提出要“弄一圪娄红薯面片子骨桩那儿兑兑”。

  老佟有次去外地出差,住宿登记时,服务员问他共有几个人,他说:“独孤烟儿。”服务员听不懂,便让他用普通话说,他便伸出一个指头,一字一字地说道:“独……孤……烟儿。”到了晚上,老佟想洗澡却找不到拖鞋,便问服务员要,“踢……拉……板儿”说了半天,服务员也没明白他到底要什么。

  酒厂破产后,老佟当婚庆司仪,没承想生意还相当不错。老佟主持婚礼被业内一些人称为另类,因为他全是用家乡话儿,成了一大特色,很多结婚的人是冲着老佟的家乡话儿来的——搞笑、亲切、回味无穷。

  外地有人慕名而来请老佟去主持婚礼,老佟“出言不俗,语惊四座”,大家都说这司仪说的是外文。老佟问新郎:“俗话说,‘麻衣俏衣巴长,娶了休子忘了娘’,你会不会这样做?”新郎愣了半天,反问道:“啥叫‘麻衣俏’?啥叫‘衣巴’?啥叫‘休子’?”结果,全场笑翻。

  有人问老佟为啥不学说普通话,他引用大作家贾平凹的话说:“毛主席都不说普通话,我也不说了。”

  (汝阳县 张淑清)

  上海人说洛阳话儿

  早些年,我们单位分来了一个上海籍的大学毕业生,姓王。

  初来乍到,小王对洛阳方言既迷茫又好奇。一天,他听到有人说“叫炮”一词,不知道是啥意思,便去问一位年长的同事。这位同事天性诙谐,见小王一副郑重其事的样子,便逗他说,“叫炮”一词在洛阳就是向人问好呢!

  小王深信不疑,第二天遇到谁都微笑着对人家用“叫炮”来打招呼。大伙儿暗笑,也不去纠正他,由着他说了十几天。杨大姐实在看不下去了,悄悄地把他拉到一旁,告诉小王“叫炮”是被枪毙的意思,这才终止了这场尴尬。

  同事小魏要结婚,小王不知道该送什么礼物好,便向一位年长的同事请教。不料,这个同事当时手头拮据,也正为送礼的事发愁,见小王来问,便没好气地答道:“送他个‘低脑’。”

  小王听得一头雾水,悻悻地转身来找杨大姐。大姐听他说完,不禁笑了起来:“别听他个夜壶乱说,哪有把头当礼物送人的?你给小魏封个封儿就行了。”

  “什么是封个封儿啊?”小王又是满脸的迷茫。

  杨大姐笑弯了腰,说:“你呀,真是啥都不懂,封个封儿就是给小魏送一个装着钱的红包,明白了吗?”

  (瀍河回族区 刘志军)

  说洛阳话儿招来同乡人

  1992年4月中旬,我随洛阳市轻纺工业考察团赴泰国考察,在泰国停留了3天。

  集体活动结束后,我和一家公司的潘经理在曼谷街上散步,一路上遇到不少乞丐,他们一看到我们,总是三五成群地端着碗或盘子向我们讨钱。潘经理说:“没想到泰国也有这么多乞丐。”我说:“甭听人家喷得怪‘加斯’,其实并不咋着。”

  我的话音刚落,前面一位古稀华人转脸对我们说:“你们俩是从中国洛阳来的吧?”

  “是呀!你咋知道的?”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

  那位老人说:“我一听你们说话就知道了,‘喷得怪加斯’、‘不咋着’是洛阳话儿。”

  不用说他也是洛阳人,真叫俺俩喜出望外。

  在泰国,不要说碰见老乡,就是碰见华人,也会感到十分亲切。

  我问他是洛阳什么地方的,他说是伊川白沙的。我又问他,恁大岁数了,怎么独自出国。他解释说:“我已经来曼谷几十年了。你们有啥事尽管开腔。”说着就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我。我一看才知道,他叫朱英才,是泰国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董事长。

  当听说我们一行20人次日上午就要乘机回国时,他遗憾地说:“我要是早知道老乡来了,咋着也得陪你们在曼谷好好转转……”

  第二天,我们刚在机场候机厅坐下来,朱英才老人便和另外一个年轻人带了许多香蕉、芒果和柚子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又惊又喜。朱老先生和我们有说不完的话,直到登机时间到了,他才含泪和我们一一握手告别。

  20年过去了,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还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

  (涧西区 朱长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