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西工区文化旅游局王鸿飞算得上是老“创建”人了。谈及我市的“持续创建”,他觉得,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载体,需要有合适的形式去引导、去固化。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文化的力量,增强人们的文明意识,细雨润物,以文载德。
文明也有“吸附力”
王鸿飞表示,文明的习惯本质上是种素质,需要去培养、锻炼。他认为,人不仅有一定的惰性,而且也有意识的盲区,即平时很少考虑自己习惯的好坏,这就需要周围环境的暗示和提醒。
王鸿飞举例说,如以前行人过马路,大都不太注意信号灯,特别是在车流不是太大的时候。但最近几年,交管部门增加了交通协管员的数量,并对行人交通违法行为予以制止和纠正。现在,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就少得多了,即使没有车辆通行,不少市民仍等绿灯亮了方才通过。
这说明当一种行为重复多次并形成氛围时,它是有一定的“吸附力”的,文明习惯形成的过程也是这样。“所以我觉得,持续创建,就是要形成这样一种氛围,一种‘磁场’,使文明这块独特的磁铁‘吸附’越来越多的人。”王鸿飞说。
文化可为创建载体
王鸿飞说,持续创建,其实就是一个持续的强化文明习惯的过程,一个自我提升和共同升华的过程。他做了这么多年的文化工作,觉得文化对人的影响最深入、最持久。
王鸿飞表示,他们曾举办“传统文化大讲堂”公益讲座,每次都邀请很多社区居民前去听讲,大家相互交流、探讨,几年下来,不仅邻里关系更加亲密,相处更加和睦,行为和习惯也有很大改观。
“文明城市要求环境整洁、有秩序、社会和谐,我们的大讲堂也提倡‘天和、地和、家和、人和’,而且更通俗、亲切,所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社区里的文明风尚也越来越明显。”王鸿飞说,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爱城市、讲文明”的社会氛围,需要长久地努力,也需要持久地宣传、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持续创建的形式和载体,而以文载德、以文化人就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