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24岁的南京姑娘朱媛结婚了。老公家境普通,没有给她买房、买车。但朱媛说自己很幸福,因为老公和她青梅竹马,一度失去联系的两人能够走到一起,最应该感谢的是双方家长,他们在20多年前定下了“娃娃亲”。(1月9日《华西都市报》)
因为稀缺,“娃娃亲”迅速走红,引发坊间热议。
一方面它唤醒了人们关于“娃娃亲”的尘封记忆,另一方面也激起了人们对情感问题的新一轮讨论和反思。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娃娃亲”既平添了不少喜剧,也造就了不少悲剧;在现代的陌生人社会,自由恋爱、双向选择成为人们择偶的主要渠道,婚姻越来越被“松绑”,关系却越来越不牢靠了。
其实,“娃娃亲”只是一根纽带,将两个青年连在一起。两人能够“修成正果”,在于他们在频繁的互动中产生了感情,增强了信任,确认对方是值得自己托付终身的另一半。
如果说朱媛和丈夫是一对“情感样本”的话,成功的秘笈就在于二人把握了良性互动这一情感“命脉”。
在物质与情感的天平上,朱媛选择了符合自身意愿也契合大众心理的砝码,在赢得幸福的同时,也收获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