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的时候,我每日早上7点50分起床,8点20分开始骑自行车,从北京语言大学宿舍楼下骑到五道口城铁站,然后坐13号线到西二旗站,出了地铁站买早饭,再坐5分钟班车到公司,到达公司后,我到自己的座位打开电脑,然后去生活区倒一杯蜂蜜水或者泡一杯茶,回到座位开始吃早饭。
9点半时,我开始查看inbox(免费电子邮箱)里面自己今天的assignment(安排),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总是忍不住想:这样朝九晚六地上班,做的事情如此单一,拿的工资如此有限,这样的生活吸引力究竟在哪里?
可是很快,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朝九晚十地上班,做的事情充满挑战,拿的工资超值,这样的生活就一定有吸引力么?与其说许多人是是为了工作,不如说是为了钱,可是发工资的时候大家扣掉房租一算,发现最后剩下的基本很少。
在有着这样房价的城市,很多人对买房子想都不想,还有一些人因为要成家的原因还是不得不去想。我不禁想:如果这个城市等待大学生的都是这样的焦虑,那么他们怎么会有勇气去寻找自己心中的梦想?
于是很多人选择保研,虽然他们也未必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至少读研期间生活成本低,不需要自己交学费。还有一些人没能保研,或者拒绝保研,选择自己考,他们其实心里很烦那些枯燥的中国近代史,可是他们愿意忍受。剩下一些人,去考公务员,这条路上或许有他们想要的福利和稳定,有他们想要的感觉。还有一些人,选择出国读研……最后的一批人,才是那些不保研、不考研、不考公务员、也不出国的人(例如我),他们选择作为一个本科生在这个城市工作,而迎接他们的,除了实力的竞争,还有些莫名其妙的别的东西。
大一的时候,我在学校外面做各种兼职的时候,看到有些同学天天在忙学生会的各种活动,觉得排斥;大二的时候,我在图书馆上自习备考GRE的时候,看到有学校的研究生在看《申论》,觉得排斥;大三的时候,我忙于打工挣钱的时候,看到有些同学自费去读每年40万的硕士学位,觉得排斥。现在我大四,却什么都不排斥。我觉得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有他自己的理由,这些理由,或许很现实,或许很梦想,但都是无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