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人物范天芝
做个白内障手术,恢复清晰“视界”
|
精神状态良好的范天芝 |
2011年10月1日,已经105岁、可能是郑西高铁运行以来年龄最大的乘客的她,乘坐动车从洛阳到西安,与已经12年没有见面、82岁的儿子团聚。日前,记者对其女儿杜培香进行了采访。
(本报2011年10月4日刊发相关报道)
记者:现在范天芝老人的生活状况如何?在做什么?
杜培香:西安之行对老人的身体并未造成影响,她依然健康,生活也非常规律和平静。每天早上7点左右,她都会准时起床,自己洗漱,吃完早饭后,就一个人在屋里东转转、西转转,找些旧衣服做些缝缝补补的活儿,根本不用家人专门照看。
每天中午吃完饭,她会休息一会儿。下午就看看电视,晚上8点左右准时休息。
老人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戏曲,此外她还比较喜欢看拳击比赛,“她觉得两个人打架比较热闹”,而她最喜欢的电视剧是《西游记》。
记者:《洛阳晚报》的报道对你们一家的生活有何影响?
杜培香:晚报报道后,我们家人都成了“明星”,许多认识、不认识的朋友都来打招呼,说这么大年龄的老人坐高铁有些不可思议,都夸我们家有这样的老寿星是福气!
另外,我母亲的户籍现在仍在孟州市。往年,家人都要带着老人到孟州的民政部门“报到”一次,以领取国家的高龄补贴。孟州市民政部门在看到《洛阳晚报》的报道后,就再要求我母亲回孟州“报到”了。
记者:是什么力量推动老人去做这件事儿的?
杜培香:主要还是她对儿子的思念,毕竟12年没有见过了,老人平时在家就老念叨,再加上她的身体还比较好,可以成行。
记者:老人入选“《洛阳晚报》2010十大新闻人物”,您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此时的心情?
杜培香:老人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成了新闻人物。谢谢《洛阳晚报》,谢谢关心、关注老人的人。
记者:今年有什么新的打算?
杜培香:我母亲常跟家人说看东西模糊,经过检查发现她患有轻度白内障。老人如果视力受限,就容易摔倒、受伤,而高龄老人最怕的就是摔伤。我们已经打听到了做白内障手术技术很成熟的医院,计划今年开春天暖和了,就带着老人到医院做手术。
记者:新的一年到了,能否对《洛阳晚报》的读者说几句话?
杜培香: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祝所有的老年人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 新闻人物张园园
提升能力,将来从事武器研制
|
自信、开朗的张园园 |
2010年,洛宁县赵村乡东下村的张淑娟、张园园姐妹,一同参加高考并双双过了本科线。因为家庭贫困,妹妹将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姐姐;2011年,园园再一次走进高考考场,取得了理科642分的好成绩,在一些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终于圆了大学梦。
(本报2011年7月13日、14日、15日刊发相关报道)
记者:现在生活状况如何?在做什么?
张园园:正在准备期末考试,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认真听每一节课,闲暇时预习功课或者泡图书馆,还参加了一些社团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走进大学,真正见识了所谓的天外有天,很多同学都多才多艺,刺激着自己想变强大,变得像他们一样优秀,同时,自己也在寻找参与适合的活动项目,比如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
记者:学校的学习环境如何?与同学们处得怎么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张园园:学校新建的图书馆条件很不错,里面有各种图书、资料,内容十分丰富,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会时刻告诉自己珍惜现在的每一天,珍惜这里的学习资源。
同学们觉得我是一个不发脾气、爱笑的人,对大家很热情,最主要的是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勤奋、乐观。
父母经常勉励我好好学习,绝不能浪费叔叔阿姨们给的每一分钱,要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早日成才。我现在想说,我会牢记父母的话,不辜负那些好心人,让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爱心传递下去。
记者:入选“《洛阳晚报》2011年度新闻人物”,你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此时的感触?
张园园:爱永远是生活的主题,但是人们永远都会选择将爱给那些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人,希望所有人都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记者:你对将来有什么打算?
张园园:努力学好英语,特别是专业课方面的,多参加一些学校举办的像物理嘉年华一类的设计性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希望以后能够从事军事武器的研制。我会多学、多看,多长见识,找份兼职来攒钱,为出国深造做准备。
记者:新的一年到了,能否对《洛阳晚报》的读者说几句话?
张园园:希望《洛阳晚报》的读者,都开开心心,记住生活中的美好,忘记生活中的不快,珍惜自己的每一天,关心身旁的每一个人。
● 新闻人物徐万军
踏实工作,当好社区带头人
|
徐万军(右)在和社区工作人员讨论工作。 |
2005年到社区工作,现为瀍河回族区北窑办事处金家街社区主任。创建期间,他带领居民和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创建各项工作,工作认真、任劳任怨,居民亲切地称他“徐哥”。
(本报2011年9月1日刊发相关报道)
记者:您现在生活状况如何?在做什么?
徐万军:虽然咱们洛阳已经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可是我们基层的创建工作一直没有停过。现在快过年了,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号召居民对庭院进行清理,加强小区的安全防卫工作。
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中,只有我一个男同志。所以,我每天必定会到社区带头工作,要不,怎么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呢?
记者:《洛阳晚报》的报道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
徐万军:认识我的人更多了,很多社区居民都改了称呼,叫我“徐哥”。周围很多人也打电话恭喜我上了报纸。
其实,上报纸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压力,我就更得好好地起示范带头作用。社区的工作多而杂,低保、医保申报,甚至小到节能灯发放,样样都得操心。经常都是我刚刚到家,一个电话打来,我就得急匆匆地出门,安全执勤、卫生检查、调解矛盾……基本上是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记者:入选“《洛阳晚报》2011年度新闻人物”,您的感受是什么?
徐万军:我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对入选觉得很意外。倒是家里人的反应更大些:在西安部队当兵的儿子高兴地打来电话恭喜我;我爱人一方面替我高兴,觉得我平时的辛苦工作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又有些不乐意,觉得我以后会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更不顾家了。
记者:创建期间,您80多岁的父亲因病住院,现在他的病情如何?
徐万军:病情还没控制住,目前还在医院治疗。我母亲和哥哥白天在医院照顾他,而我每隔几天会去医院值夜班。母亲也知道我忙,怕我累着,尽量都不让我去医院。
记者:今后,您有什么打算?
徐万军:继续在社区踏踏实实地工作呗。
记者:新的一年到了,能否对《洛阳晚报》的读者说几句话?
徐万军:祝咱《洛阳晚报》的读者们过个好年,龙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