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过去的2011,有欣喜,有感动,有温暖,有震撼……
这些感受,大多源于一个个让我们难忘的名字。虽然我们已经走进2012,但那些在2011年日历上留下名字的人们,依然让我们牵挂。他们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在相关报道见报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天,我们推出“2011,那些让我们难忘的人”特别报道,为您讲述《洛阳晚报》2011年度新闻人物的新故事、新生活。
● 新闻人物张化武、李玉花夫妇
坚守连霍高速,一天十余小时在路上
2011年9月20日3时41分,连霍高速新安站至义马站因上跨天桥垮塌而断行。早在事故发生之前,高速公路道路养护工张化武、李玉花夫妇(左图)最先发现天桥险情,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及时在桥体垮塌前两个小时封闭该路段,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本报2011年9月22日刊发相关报道)
记者:你们现在生活状况如何?在做什么?
张化武:和过去一样,在高速公路上做养护工作,主要负责的区域还是新安段。我和老伴儿平时早上6点上班,一天十几个小时都在路上,巡视路面有没有隐患、清理事故垃圾等。
记者:《洛阳晚报》的报道对你们一家人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张化武:晚报报道了我们的事儿后,不少认识我们的人只要一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问当天发生的事。开始我们还挺不习惯,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不过能避免一起大事故,让我们觉得,干这工作很有成就感,干活更有劲儿了。
记者:亲人、朋友对你们的举动有什么评价?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张化武:当时发现险情,我们立即上报,这是工作的职责所在。后来包括天桥垮下来后,我和老伴儿也一直在现场工作,这也是出于责任。亲戚朋友知道我们的事后,见面就夸我们“办了好事”。我们想对他们说,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干一行就得爱一行。
记者:对于入选“《洛阳晚报》2011年度新闻人物”,你们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此时的感触?
张化武:我们没想到会入选年度新闻人物,很意外,不过也很高兴,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后工作必须更加认真,更加负责任。
记者:今后,你们有什么新的打算?
张化武:我和老伴儿从事养护工作已经十几年了,连霍高速洛阳段一开通,我们就在路面上工作,所以对这份工作很有感情。以后我们会继续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记者:新的一年到了,能否对《洛阳晚报》的读者说几句话?
张化武:很感谢给我们帮助的领导、朋友们,也感谢读者对我们的关注。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快快乐乐,工作顺心,生活如意!
● 新闻人物李鹏
配合医生治疗,把身体养好
2011年6月24日夜,狂风、冰雹、暴雨袭击嵩县县城。县城一停车场地势较低,近百名群众被困。嵩县消防大队消防战士李鹏不顾个人安危,冲进齐腰深的冰水中,接连救出26名群众,后昏倒在救援现场。经紧急抢救,李鹏昏迷多日后终于苏醒。李鹏先后被授予“洛阳市新长征突击手”、“人民卫士”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2011“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本报2011年6月27日刊发相关报道)
记者:您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工作有变动吗?
李鹏:工作没有变动。跟以前一样,除了突发的灭火救援工作,就是日常的执勤训练。
记者:本报的报道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
李鹏:很多亲友和群众看到我的事迹后,都打来电话表示关心和问候。突然发现身边有那么多关心我的人,很多还是不认识的,我非常感动。
记者:是什么力量促使您不顾个人安危勇救26人?亲人、朋友们对此有什么评价?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李鹏:这是我的本职工作,进入消防大队的六七年来,每天面对的都是危急场面,2011年6月24日那天晚上也不例外,尤其是看到那个被困的小男孩,当时我啥也没想,先救人,这是本能反应。朋友们都说我是英雄,我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还是要谢谢大家!
记者:入选“《洛阳晚报》2011年度新闻人物”,您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此时的感触?
李鹏:挺意外的。以前老在报纸上看到别人的英雄事迹,没想到我也上了报纸。
记者:今后,您有什么新的打算?
李鹏:现在每当天气不好时,我双腿关节都会痛,以后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把身体养好,身体好了,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记者:新的一年到了,能否对《洛阳晚报》的读者说几句话?
李鹏:希望读者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身体健康!
● 新闻人物李泽乾
8名洛阳学子都在日本考上大学了
他是2011年3月日本地震后滞留仙台的8名洛阳学子之一,经过一系列波折后,于当月16日回到洛阳,为我们讲述了他在日本地震灾区的点点滴滴。
(本报2011年3月19日刊发相关报道)
记者:你们现在生活状况如何?在做什么?
李泽乾:我们现在仍在宫城县仙台市仙台育英学园交流学习,今年3月就要毕业了。目前,我们8个人都考上了日本的大学,我考取了东京数字好莱坞大学的CG(电脑图形)动漫专业。
记者:你们是震后多久回学校学习的?回校后的生活怎样?
李泽乾:去年4月中旬,学校的老师打电话告诉我,灾区已经逐渐恢复平静,核辐射的阴霾也已经散去。经过沟通,学校同意我们4月返校上课。然而,由于当时撤离得比较匆忙,只有先回家的4名同学有再入境的签证,所以他们在4月下旬就回学校上课了,而我和另外3名同学则于5月中旬返校。
到学校后,我感觉环境和生活起居变化并不是很大,师生看上去非常平静,饭菜价格也没有涨,学校也按时上下课。如果不是看到墙上地震留下的裂缝和市区的残垣断壁,我感觉不到这里发生过地震和海啸。震后,学校附近的几家游泳馆、体育馆都被改成了临时避难所,一些被海啸冲毁房屋的市民,白天重建家园,晚上则住在避难所里。政府也建了很多活动板房,帮助受灾人员过冬。
记者:目前灾区情况怎么样?
李泽乾:重建工作仍在进行中,市区部分受灾地段仍然比较萧条。一些商场被水淹后至今都没有开业。当地的中央公园和仙台港附近,目前仍能看到被海啸冲断的路灯和旗杆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地震前对公众免费开放的海滩,震后就被封闭了,至今也不能进入。另外,部分路段的交通仍然没有完全恢复,比如我经常坐的仙台到石卷的电车(相当于中国的火车)虽然已经通车,但部分铁轨还在建设中。
记者:《洛阳晚报》的报道对你的生活有何影响?
李泽乾:晚报报道了我和7名同学在日本地震灾区的经历后,不少同学都打电话询问我当时的情况以及地震后的打算。目前,仍有很多洛阳同学和我联系,嘱咐我在这边注意安全。
记者:今后,你有什么新的打算?
李泽乾:我将在大学里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早日毕业回国。
记者:新的一年到了,能否对《洛阳晚报》的读者说几句话?
李泽乾:我十分感谢洛阳市民对我们的关注,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生活、事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