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5版:洛阳·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武承嗣:“白脸奸臣”还是大周柱石?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1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梦回神都文化周
武则天为其侄亲撰的祭文,为我们阅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武承嗣:“白脸奸臣”还是大周柱石?
□记者 程奇 杨玉梅/文 见习记者 赵俊善/图
  “武承嗣墓志铭”拓片局部

  核心提示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国学大师胡适一言道尽历史人物的悲凉和沧桑。

  在传统史书中,武承嗣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白脸奸臣”,但您知道在肇建武周基业的武则天、武三思等人眼中,武承嗣是一个什么形象吗?《洛阳晚报》“梦回神都文化周”期间,碑志拓片博物馆展出的武三思撰写的武承嗣墓志铭和武则天亲撰的祭文,却揭示了武承嗣的另一面:国家重臣、大周柱石。

  正史中评价:

  野心勃勃、残害忠良

  武承嗣(公元649年~公元698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则天之侄。天授元年(公元690年)进文昌左相。武则天专权时期,他建议诛杀皇室及大臣中不附者,立武氏宗庙,并要求武则天立他为太子,遭到狄仁杰等人反对。长寿元年(公元692年),罢为特进,后忧郁而死。

  “百度百科”在介绍武承嗣时说:“借裙带关系爬上宰相高位。他身居要职10余年,除了残害忠良、阿谀拍马,为武氏争权,卖力地制造舆论排除异己外,没有什么功绩可言。”

  唐中宗李显中兴唐室之后,对武承嗣等人大肆攻击。《旧唐书·外戚传》中记载:“承嗣尝讽则天革命,尽诛皇室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承嗣从父弟三思又盛赞其计,天下于今冤之。”指责武承嗣是武则天“周革唐命”的主要策划者。后来,武承嗣又多方和唐中宗李显争夺皇太子宝座,企图永久建立武周江山。《旧唐书》记载李唐势力复辟后,有大臣上书唐中宗:“(武承嗣等)谗邪凶孽,诬惑睿德,构害宗枝,诛夷殆尽。”

  武三思评价:

  朝廷“痛深朝野,礼极哀荣”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复立为皇太子,这让努力和李显争夺太子宝座的武承嗣幻想破灭,同年8月,他忧愤而死。

  碑志拓片博物馆展出了一张弥足珍贵的《大周故特进太子太保赠太尉并州牧魏王(武承嗣)墓志铭》拓片。这篇墓志铭是武则天的另一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的。

  武三思在铭文中写道:“王(指武承嗣)资灵五纬,毓粹三才。悬朗月与胸怀,吐清风与襟袖。机神恬旷,识度温和。业奥垂惟,艺高悬帐……其虑风雨,晦而不辍;其言含大雅,蕴中和之美德。”武承嗣封周国公之后,武三思称赞其兄权倾一时:“山河带砺,茅土封疆。坐看刑马之盟,且看回龟之印。”武三思说,武承嗣去世后,一时“痛深朝野、礼极哀荣”。

  武则天评价:

  忠庄体国、弛孝敦厚

  据武三思写的铭文记载,武承嗣去世后,武则天不但停止办公7天、赏封官职、成立高规格的“治丧委员会”、报销丧事费用、赏赐服装,还亲自撰写祭文、写悼亡诗,对这个侄子,武则天爱之深、痛之切的心情,表露无遗。

  “梦回神都文化周”期间,就展出了武则天为武承嗣撰写的祭文。祭文开头就称“圣神皇帝(武则天称帝后的尊号)若曰”,称武承嗣“是知君为元首……枢臣作股肱”。祭文中说“魏王承嗣粹府恬旷,灵机秀彻”。武则天在祭文中还道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吾闻立身之道,惟忠与孝;为政之德,在礼与仁。非忠孝无以享令名,非礼仁无以承丕训。”

  客观地讲,李唐朝廷的奸臣也好,武周皇室的柱石也罢,或许是硬币的正反两面,都有其道理,武承嗣的身前身后名,或许只是为“成王败寇”的史观,做了一个鲜活的注释而已。

  记者无意推翻正史的结论,给魏王武承嗣平反,只是想通过这些拓片展示的真实史料,给读者提供另一个阅读历史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