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7版:洛阳·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诗人皇帝”武则天 笔下丹青千古传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1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梦回神都文化周
“诗人皇帝”武则天 笔下丹青千古传
□见习记者 王妍 记者 程奇/文 见习记者 赵俊善/图
  图① 一名女孩站在升仙太子碑拓片前细细品读。
  图② 一位老者为了能看清楚些,把老花镜当做放大镜。

  核心提示  

  除了传奇经历为后人贬褒评说外,武则天深厚的文学素养也令史学家们赞叹不已。《旧唐书》评价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那么,其“兼涉”的涵盖面有多大?文学修养究竟达到何种程度?本次“梦回神都文化周”活动中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展出的珍贵拓片,或许能让今天的人们一览武皇的才情。

  1  一方拓片,可窥武皇笔下才艺

  在位于捷佳商贸城三楼的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中,一方巨幅拓片格外引人注目。这方拓片长3.6米、宽1.55米,通篇章草字体流畅潇洒。据唐史专家、千唐志斋博物馆原馆长赵跟喜介绍,这是武则天亲笔撰书的《升仙太子碑并序》的拓片。

  据介绍,升仙太子碑坐落在偃师市缑山之巅。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洛阳赴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一时触景生情,为其英年早逝的儿子李弘撰写了《升仙太子碑并序》一文。中宗李显复位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八月,相王李旦(即唐睿宗)奉命刻石立碑。

  这方由武则天亲手书写的碑文的拓片,受到了前来参观的专家学者的交口称赞。洛阳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蔡运章先生说:“武则天借歌颂周灵王太子晋‘升仙’的盛况,来抒发她对武周皇朝疆域辽阔、国富民强的感叹。其中涉及典故之多,叙述之精确,让人惊叹。文中‘乾坤交泰,阴阳和而风雨调;远肃迩安,兵戈戢(音jí,意为收藏)而爟(音guàn,即古代边防报警的烽火)烽静’等词句,不仅展现了大周盛世的灿烂壮丽,更凸显一代女皇的恢弘气势。”

  作为一篇难得的传世佳作,《升仙太子碑并序》的书法价值更为后人关注。据介绍,武则天擅长书法,尤其精通行草和“飞白体”,而升仙太子碑碑额上“升仙太子之碑”6个字,即以“飞白体”书就。

  “飞白体”又名飞白书,指在书写时,毛笔笔头没有完全出墨,出现枯笔,使得笔画中留有拖丝或留白的现象,给人以飞动之感,故称“飞白”。相传这种字体由蔡邕所创,近代以来几近失传。

  近看“升仙太子之碑”6个大字,笔画中丝丝露白,其中巧隐10个鸟形笔划,笔法婉约流畅。作为唐代飞白书遗存不多的佼佼者,这6个字历来被书法界所推崇。而用章草字体撰写的碑文,更是“潇洒流落,翰逸神飞”,开了“草书刊碑”的先河。

  “从文笔、书法的角度来看,武则天才调之高,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十分罕见,与其卓著的政绩相比也毫不逊色。”赵跟喜说。

  2  几行诗句,道出一生跌宕起伏

  洛阳百姓对牡丹情有独钟,对于“武皇勒令百花一夜盛开,牡丹抗旨遭贬北邙”的故事也耳熟能详。可您是否知道,这个颇具神话色彩的故事,也是有“据”可考的。

  据《全唐诗》记载,武则天有诗46首,《武后享清庙乐章》10首,共56首。其中,《腊月宣诏幸上苑》一诗,讲的就是武则天命令百花一夜盛开的故事。

  诗云:“明朝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翻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明天朕要游览上林苑,现在宣诏让春神知道。庭中的花得连夜盛开,不要等到天亮。”

  这首诗作于公元691年,此时恰是武则天在神都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寥寥数语,勾勒出武则天当上女皇之后的威严气势和让百花听命于她的不二气概。

  与《腊月宣诏幸上苑》一起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有另外两首诗,一首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当尼姑时所作的《如意娘》,另外一首是其帝位稳固后在登封避暑大宴群臣时所作的《石淙》。

  武则天在感业寺的4年,是她人生中最失意的岁月。此时的武则天心情苦闷,加上思念李治,神魂恍惚。《如意娘》中,武则天写道:“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诗中,主人公相思过度,恍惚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因思念心上人而心力交瘁。后两句,她一转哀婉语气,决然地说:如果你不相信我因思念你而流泪,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不掩饰、不造作的独特形象跃然纸上。

  《石淙》是武则天游览嵩山名胜时寓情于景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久视元年(公元700年)。这一年,是武则天登上皇帝宝座的第11年。即位后,她经历了各方面的斗争,政权基本上稳定下来,国泰民安的局面随之出现。这样的喜悦心情,在她的诗中也得以详细体现。

  该诗第二句“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言明由于武则天推行均田制和富民政策,全国各地风调雨顺,呈现一派繁荣昌盛景象。在抒发政治抱负的同时,此句也足见诗人的写作水平。

  这三首诗,可以说是女皇一生三个不同时期的真实写照,犹如三幅绝妙的动态画,勾勒出武则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心态。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赵文润在评价武则天的诗词时说:“如果拿武则天的这些诗篇与同时代的上官婉儿甚至‘初唐四杰’比较,武则天跻身杰出诗人行列是当之无愧的。”

  3  制度改革,力助神都文化繁荣

  武则天称制后,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迁都洛阳。她掌权期间,除了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十月至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十月住在长安外,一直居住在洛阳。这段时期,洛阳名士荟萃,文化上空前繁荣。

  现代公务员考试在选拔人才时,除笔试外还需面试,考察应试者的谈吐、应变能力等。您知道,最早的“公务员面试”是由谁开创的吗?正是武则天!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武则天改革科举制度,亲自“面试”举人,不分出身门第选才任贤,使得“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

  此外,武则天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初设武举”。在此之前,朝廷的科举项目虽然很多,但均与武艺无关。武举考试中,武则天设定了骑射、马枪、步射、长垛、才貌、言语、举重7个项目,每个项目皆经考试决出名次。从此,在应试群体中除云集大批舞文弄墨的饱学之士外,还增加了许多舞枪弄剑的骁勇将才。

  由于武则天自身文化素养非常高,使得她拥有过人的文化鉴赏力和理解力。这对一位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来说,比自身写了多少诗文更加重要。以洛阳人熟悉的“香山赋诗夺锦袍”为例,武则天亲自参与文化活动,以其过人的诗文鉴赏力奖励优胜者,极大地激发了一般人习书作诗的热情,促进了当时的文化发展。

  “梦回神都文化周”期间,展示了不少武周时期的碑志拓片。长期从事墓志铭研究的赵跟喜说,在洛阳历代出土的万余方墓志中,武周时期的墓志占大唐300余年全部墓志的1/10左右,比例可观。这些大周墓志上的各种信息,犹如一面面镜子,映射出武则天执政时期社会上浓郁的文化氛围,见证了神都洛阳空前的文化繁荣。

  特别提醒

  由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洛阳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洛阳晚报》、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洛阳捷佳商贸有限公司承办的“梦回神都文化周”,今日正式闭幕。感谢读者的热情参与,更感谢叶鹏、蔡运章、寇北辰等文史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希望大家常到位于人民东路捷佳商贸城三楼的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欣赏大周拓片,关注武皇神都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