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档案
姓名:李治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生卒年:公元628年~公元683年
在位时间:34年
帝王故事:以仁孝得天下 迁都洛阳
李唐替代杨隋,国都也从洛阳又转回到长安,高祖、太宗两代,都以长安为都,洛阳作为陪都相对于隋东都时代,寂静了许多。直到第三代大唐皇帝李治的时候,洛阳才重新成为首都。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其母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李治,字为善,人如其字,他从小就非常善良温和,不喜欢骑射,却喜欢读书,而且喜欢读《孝经》一类的书,在关陇门阀李氏这样的崇尚武功的家族里,显得非常另类。
李治刚刚开始学习《孝经》的时候,有一次李世民就问他:“你知道《孝经》讲的是什么吗?”小李治立刻答道:“孝,开始于侍奉双亲,发展为侍奉君主,最终确立人的一生。君子侍奉圣上,进一步思想如何对其尽忠,退一步思想如何弥补他的过错,顺应其美好,补救其错误。”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说:“这样做,足以侍奉父兄,当一个合格的臣子了。”
可见,太宗非常喜欢李治,但并没有把他定位为皇位继承人,只是希望他能做一个好臣子就可以了。
但是事物总是会变化的,李世民虽然是一代名君,却没有想到最终继承自己皇位的,偏偏就是李治。
李世民晚年的时候,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而争斗不休。最终,李承乾企图谋杀李泰没成功,反而使事情败露。李世民知道两个儿子的明争暗斗后,对他们非常失望,他可能已经想起自己当年在玄武门外杀死一兄一弟后夺取皇位时的惨状了。
当时,李世民看着哥哥被自己一箭射死的那一刻,竟然惊得呆立在那里,仿佛自己也要死掉一样,他竟然忘记控制坐骑,任凭马跑到丛林里,人被挂到树上,马也被藤枝绊住。如果不是大将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李世民将死于已经乘机冲到他身边并且夺了他的弓箭的李元吉之手。
李世民不能容忍当年的惨剧再发生,于是废掉太子李承乾,同时也罢黜了魏王李泰。
事后,李世民再思考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觉得从小爱读《孝经》的李治是个不错的人选,于是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李治在六月即位,是为唐高宗,这一年,李治只有22岁。
公元657年,唐高宗李治决定迁都洛阳。
大唐自建立以来,事实上自隋朝时开始,中国的首都就一直在长安与洛阳两地徘徊,有时是在长安,有时又是在洛阳。隋初和唐初之所以定都长安,更多的是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考虑。
自高宗继位以来,一直在沿用父皇唐太宗李世民的各项政策、制度甚至是习惯。至于父亲的一班旧臣,也是照用不换,尤其是高宗的舅父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的姓氏,已经说明了他的族群属性——鲜卑拓跋氏贵族后裔。因此,他也理所当然地属于关陇门阀的一分子,代表关陇门阀的权益。高宗继位以后,长孙无忌既是元老,又是舅父,权力极大,可以说当时的政治格局是:皇位是高宗的,政权是长孙无忌的。而长孙无忌又把政权“分包”给其他关陇门阀,宰相与门阀遥相呼应把高宗给架空了。长孙无忌所代表的门阀势力,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甚至开始成为阻碍发展的绊脚石了。
(摘自洛阳市地方史志编委会编的《千年帝都 百代帝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