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记者:六中已有108年的历史,作为一名“百年老校”的校长,你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陈钢:六中地处老城,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是一所薄弱中学,但我一直坚定一个信念,即“没有薄弱的学校,只有薄弱的校长”。我的办学理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让老师和全体学生一起幸福成长。
记者:如何理解面向全体学生?
陈钢: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让每个一个学生都能快乐成长。
我们的学生,一半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我要求老师们要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降低教学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授课内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承认个体差异,善待个体差异,对于那些接受知识比较慢的学生,老师课下应多给予关注。
如果老师只关注教学目标,而不管学生能不能理解接受,那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降低教学难度,并不代表教学质量就会降低。很多发达国家的教材难度并不大,但教学质量很高。
管理:重在思想上的引领
记者: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陈钢:最好的方法是言传身教。
课堂教学不是教育的全部。回忆我们的成长经历,那些对我们有潜移默化影响的理念,很多不是在课堂上学来的,而是受长辈们的影响。
记者:如何进行言传身教?
陈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思想上的引领,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我说,校长可以不管财务、不批条子,但不能不管老师的思想。
校长要管理老师的思想,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发现问题之后,纠正的方法不是批评指责,而是言传身教,且身教重于言传。
比如跑操这件事情,如果老师站在一旁不动,只监督学生跑操,很多学生跑着跑着就会溜出队伍,躲在一旁不愿跑。如果老师跟学生一起跑,学生就不会再偷懒,会一直跑下去,而且队伍非常整齐。
有时,我也会加入学生的队伍一起跑操,我发现,当我也去跑操的时候,那些偷懒的学生会主动归队,继续跑操。
这就是为人师者榜样的力量!老师与其命令学生:“你去做!”不如喊学生:“跟我一起来!”
幸福:要自己主动去寻找
记者:你是如何理解学生的幸福感?
陈钢:幸福感、成就感是别人给不了的,需要自己去寻找。六中的升学率可能赶不上涧西、西工一些学校,但我们的学生可以是衣着最干净的、最有礼貌的、心理最阳光的、笑容最灿烂的。心理阳光、笑容灿烂,这样的学生很容易找到幸福感。
记者:升学率和学生成绩,是很多老师关注的重点,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陈钢:我经常说,我们应该向农民学习,农民种桃树,都知道一棵树上的桃子不是一起成熟的,而是先成熟几个,摘了上市卖,然后分批采摘上市,最后剩下几个小毛桃后要多给桃树浇水,让它们多享受阳光,它们可能会长得更大、更甜,会卖个更好的价钱。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老师要具备农民那样的心态,要有耐心,要等待,等待那些成长速度较慢的孩子。
老师的幸福感不应建立在“教出几个上重点高中的学生”上,老师可以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中获得幸福感、成就感。我们的学生家长一半是进城务工人员,如果通过我们教育的影响,孩子的父母是卖菜的,孩子长大后,变成了批发蔬菜的。孩子的父母是卖烧饼,孩子长大后,变成了卖面包的。让他们在城里安居乐业,这就是我们的教育成就,值得我们感到幸福的教育成就。
记者:怎样让老师和学生一起体验幸福感?
陈钢:老师的幸福感来自于学生的进步。在六中,对老师、学生的评价常常是多个角度、多条标准。我常用“放大镜”来寻找老师们的优点。比如,我们评价老师的教学成果,有时不是比前几名学生的成绩,而是比后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如果能让后10名学生取得进步,这个老师也就是优秀的,值得表扬的。
老师不仅要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要关注学困生,并让他们取得进步,这不仅是面向了全体学生,而是关注到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学生的进步,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他们共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