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京华时报》报道,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名,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意外“消失”。
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在青少年死亡事件中,自杀成为主要原因,约占死亡人数的26.04%。
花样年华,追梦年龄,他们为何要匆匆地给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面对花朵般生命的陨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生命来之不易
“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很多孩子关心的话题。父母一般会怎样回答呢?“从河边儿捡来的”、“从垃圾堆里扒出来的”……善意的谎言给不了孩子最想要的答案。
市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赵卓能刚从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学习归来,在上海,她感受到了那所小学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两性教育的开放程度。
在那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便开始接受两性教育。“孩子越小,接受这样的教育就越自然。”赵卓能说。
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让孩子知道自己还没出生就已经非常优秀。赵卓能推荐了一本很不错的亲子共读绘本《小威向前冲》。
小威是一个小精子,他与3亿多个伙伴生活在一起,他们即将参加一场游泳比赛,冠军的奖品是一个美丽的卵子。为了拿到奖品,小威每天努力地练习游泳。比赛的日子到了,小威和伙伴们每人分到了两张图——布郎先生的身体路线图和布郎太太的身体路线图。当布郎先生和布郎太太亲密地在一起时,发号枪响了,大家一窝蜂地循着路线图向前游去。小威使出浑身解数,奋力向前游。终于,小威第一个到达了终点,一头扎进了卵子里,一个神奇的生命诞生了。
看到这里,家长别忘了告诉孩子:“孩子,你是最优秀的,因为你通过不懈努力,从3亿多个精子中脱颖而出,成了现在的你——父母最亲爱的宝贝。”
了解生命的起源、知道自己的优秀,对待来之不易的生命,孩子怎能轻易放弃?
接纳认同孩子
小威虽是一个游泳高手,但也有弱项,他总是学不好数学,秘密就在于小威身上的那个号码牌,那里藏有一串记录着布朗先生缺点的密码,于是,小威和卵子结合后的新生命——小娜也总是学不好数学。
“每个孩子都是带着自己的生命密码来到人间的。”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说,“有优势密码,也有劣势密码,无论优劣,家长都应无条件地接纳。”
而现实中,家长是怎样接纳孩子的呢?当他们成绩优秀、行为乖巧的时候,家长就笑脸相迎,乐于接纳;当他们学不好数学、英语,或者闹情绪、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就怒目圆睁,厌烦孩子。这不是无条件的爱,而是有条件的爱,条件是:孩子的成长能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
什么是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是不过多评价孩子,无论孩子是什么样子,无论孩子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家长都能欣然接纳。
家长如果只接纳孩子的优点和正面情绪,拒绝接纳孩子的不足和负面情绪,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在家长面前只展示正面情绪、隐藏负面情绪。隐藏了并非就是不存在了,当孩子的青春期来临时,这些压抑太久的负面情绪可能会集中爆发,“引诱”孩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走上极端的道路。
应学会让孩子自然地释放各种情绪,无条件地认同孩子,即便孩子有很多不足,家长也应欣然接纳。家长的接纳,将奠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李艳丽认为,老师、家长要做到对孩子不评价、多认同。比如画画,中国的美术课堂上,老师会给孩子“范画”,谁画的画跟“范画”最接近,谁的画就是最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这样的评价其实是一种筛选、一种塑造,甚至是一种控制,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感受是不被认同的,是没有存在价值的,进而不能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直至失去自信,生命价值感降至最低。
在国外,小学生上美术课是没有“范画”的,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画,画完之后,老师很少进行“好”与“坏”的评价,老师做得最多的是鼓励、赞美和认同。
师长的认同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被接纳、被肯定,孩子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怀着愉悦的心态体验生命的美好,这样,他们怎么可能轻易地伤害自己的生命?
相反,不被认同的孩子,自我存在价值感低,没有自信,缺乏对生命的愉悦体验,自然会降低对生命的尊重程度。
及早解决问题
家长学会无条件地接纳孩子、认同孩子需要一个过程。对于已经暴露出问题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很多学校将心理辅导融入了日常教学。新安县新城实验小学将专家请进学校,为老师开班讲学,鼓励老师学习心理学知识并将之运用于教学工作。
市实验小学开设了“心灵氧吧”,每天下午4:30准时开放。经常有学生主动找老师“诉苦”:“和某某吵架了,不高兴”、“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受不了”、“妈妈太唠叨,真烦”……这些主动“诉苦”的学生,大多性格开朗,“苦水”倒完了,“心结”也就解开了。
相反,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很少主动找老师交流,他们自己也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这就需要老师主动介入,并且不能介入得太突兀,需要“悄悄地干活”。
赵卓能常常在课间“偶遇”需要心理干预的学生,她会说:“你好,我是大队部的赵老师,你认识我吗?我想在你们班找几个体育好的同学一起锻炼身体,你能帮我联系吗?”搭上线后,她会定期找这些学生,选点共同话题聊聊,聊着聊着,学生的问题就解决了。
要了解生命、接纳生命,及时“踢掉”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相信有了科学的生命教育,每个孩子都会变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