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4版:三彩风·文苑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泉上古村
夜读之趣
父亲与茶香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2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泉上古村
□梁凌
  那天,是没有打算去沂南竹泉村的。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沂水,是彩虹谷。

  走了好久,彩虹谷依然不见,和我同行的那个人,有些动摇:不去啦!你看,这儿路标指示,有个古村落,叫竹泉村,应该不远,去那儿吧?

  我们便去竹泉村,糊里糊涂地跌入桃源。未承想,在沂蒙腹地,诸葛故里,竟有这么美的小村落深藏。

  这里,除了竹,就是泉;除了泉,就是石,竹、泉、石,组成一个古朴小村落。其实,这哪里是村,分明是一块水汪汪的翡翠。

  村口有竹子做的大门,双层的,檐角高高翘起。门头上有黑匾,绿字,题着“泉上古村”。

  进村,穿过竹林、青石牌坊,是个大戏台子,青砖灰瓦,四角飞檐,写着“既和且平”。

  竹林边上,一个谷仓,一池湖水,几簇莲花,一挂瀑布,点缀成趣。

  再往里走,是小街巷。石头铺成的路中间,嵌着一步宽的小溪,清清浅浅,半指深的水,若有若无地从石上流过。

  街两边是人家。院墙、屋子,都用石头砌成。门檐是茅草搭成的,细细长长的丝瓜,粉紫粉紫的扁豆花,自由自在地在院墙上攀着,在茅草门檐上爬着。

  门前有井,井台上有辘轳,辘轳边有石磨、石碾。竹竿搭成的葫芦架上,葫芦、瓠瓜滴里嘟噜地挂着。

  四周很安静,游人似有若无,三三两两的,且很快隐没在竹影清风中。倘使你要说话,是不好意思大声的,古朴灵秀的古村落的氛围,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变成低语。偶尔,会听到谁家的院墙内传出一两声鸡鸣,或几声犬吠,这些,只让人感觉更安静。

  在一家院子里,我们遇见一位纺线的老妈妈。她的身后,挂着几匹要卖的老土布,见有客来,她也不搭话,只低着头,“嗡嗡嗡”地摇纺车。你来或你去,随你;你买或不买,也随你。

  在竹编坊,一位老人正坐在门口编竹篮,他身边的地上,有一大堆竹篾,剖得细细长长的。编成的竹篮,齐刷刷摆成一排,像老人走过的岁月。

  我问,村里的人,怎么这样少?

  都搬到外边了,住高楼,比这儿舒服,老人说。

  那您怎么不走?

  我在这儿工作,晚上回家,他说。

  编竹篮,就是老人的工作,和纺线的大妈一样。他们拿工资,卖东西的钱归村里。

  我问,这么美的地方,你们为什么不住,偏要住高楼?

  老人笑了,说,这里开发旅游了嘛!住,还是城里好啊,方便……

  一村的人,浩浩荡荡地走了,只留下一个空村落,供游人沉醉。

  村里的人,千方百计地跑出去;村外的人,又千里迢迢地寻来。

  安居和览胜,古朴和舒适,人与自然,似乎构成了矛盾。往往是,宜居的地方不美丽,而美丽的地方,又不宜居。现代的设施,在给人舒适便捷的同时,总是多多少少会破坏古朴的美。

  然而转过一条街,我的看法变了。一座青砖瓦房,吊脚楼似的伸展在水面上。窗边,一个竹制的方筐子,远看很漂亮,近看我才发现,不过是一个空调的室外机,用一个竹筐装饰着。现代和古朴,又一下子达到了和谐。

  看来,只要肯动脑,许多矛盾都可以化解。

  这里制陶也有些历史,在于记古陶作坊,我们见到陶器和制陶的一系列工具。阳光在竹影里穿梭,照在这些陶器上,像时光的碎影。

  这块土地,古时候称“阳都”。可惜阳都古城,岁月流转后只剩下残破的断壁和一块块陶器的碎片,但聪明和智慧,却一代代传承,陶器碎了,重烧,而且更精致……

  空气湿湿的,抓一把,轻轻一挤,似能挤出水来。水多,雨自然也多。我们走时,突然下起了雨,筛豆子似的,一会儿又停了。这钟灵毓秀的村落,这飘忽不定的雨,会让人感觉,这儿,不是沂蒙山区,而是梦里江南。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