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新区即将建设的新型垃圾转运站 (资料图片) |
|
核心提示
据预测,到2020年,我市日生活垃圾产生量将达3024吨,较之现在日产生量1442吨翻番。现有的垃圾转运站能否处理如此大量的垃圾?有限的垃圾处理场如何吸纳这些垃圾?《环卫设施规划》提出,到2020年市区垃圾转运站需达到132座,并将逐步形成以焚烧和综合利用为主,填埋和其他技术处理为辅的垃圾处理模式。
新建68座垃圾转运站,至2020年总量达到132座
现状:转运站供不应求
目前,我市大部分垃圾收运已实现了集装箱式压缩转运站型收集模式,即垃圾由产生者自行投入小区或建筑物附近的垃圾桶内;垃圾桶装满后由环卫工人用三轮车将垃圾收集并转运到转运站,再将垃圾倒入半挂式集装箱内;垃圾在往半挂式集装箱内倾倒时产生的渗滤液经水冲、清扫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最后由牵引拖车将半挂式集装箱运往垃圾处理场。
然而,截至2009年,我市日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1442吨,而各类转运站仅64座,且多为集装箱密闭式转运站,服务半径基本为1公里。部分转运站还存在设备陈旧老化,臭气、污水、尘埃严重,超负荷运转,渐渐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增加的垃圾产生量。
规划:经过测算,到2020年要满足我市生活垃圾日清运量3024吨的要求,我市市区的垃圾转运站需达到132座,现有64座转运站将全部保留,新建68座。其中,每2~3平方千米设置一座小型转运站,日垃圾转运量不超过150吨;每6~10平方千米设置一座大中型转运站,日垃圾转运量需达到150吨以上。
现状:存在一定二次污染
目前,尽管垃圾转运站已是超负荷工作,但我市城中村、背街小巷的垃圾转运仍未被完全纳入统一管理。城中村、大厂居住区中的垃圾转运站明显不足,造成了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等现象;大厂居住区中的生活垃圾清运不定时,存在“清一半、留一半”的问题。
集装箱式压缩转运站型收运模式的前端收集仍采用三轮车作为清运工具,收集效率较低,且露天作业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
规划:未来,现有的64座转运站均将改造为压缩式的,并形成机械化清运,所有清运车辆可直接与压缩机对接,实现操作间密闭作业,避免二次污染。
现状:部分区域清运成本过高
城市区产生的垃圾最终都要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而我市的垃圾处理场均位于城市边缘。随着城市发展框架的拉大,垃圾清运的运输成本也越来越高。如果垃圾经过初步的压缩处理,其体积将大大缩小,单位车辆所运送的垃圾量也将大大提高,如此集约化运输方能解决运输成本过高的问题。这就对城市区垃圾转运站的垃圾转运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规划:在涧西区、西工区、洛龙区新建3座大型垃圾转运站,日垃圾转运量将达到450吨,占地面积将超过1.5万平方米,服务范围将覆盖整个城区,也可解决一些垃圾转运的应急情况。
目前,3座大型转运站的选址已敲定:涧西区将设在武汉路与瀛洲路交叉口西侧,西工区将设在汉宫路与衡山路交叉口东侧,洛龙区则设在伊洛路与通济街交叉口西侧。
在新建的68座转运站中,其余65座中的11座为三位一体,日转运规模不超过50吨,用地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剩余54座以小型转运站为主,日转运规模不超过20吨,用地面积一般不超过500平方米。
拟建洛南毕沟填埋场,采用多种技术处理垃圾
规划:拟建洛南毕沟填埋场
生活垃圾的最终去处就是垃圾处理场,目前,我市正在使用的垃圾处理场有2处,分别是东区的盘龙冢垃圾处理场和西区的张落坪垃圾处理场。
盘龙冢处理场总库容1380万立方米,设计日处理垃圾1450吨,于2001年投用,设计使用年限为33年,主要消纳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回族区及洛龙区东部的垃圾。
张落坪处理场总库容435万立方米,设计日处理垃圾780吨,于2006年投用,设计使用年限为16年,主要用于消纳涧西区、高新区及洛龙区西部的垃圾。
为满足远期发展需要,我市将新建一处洛南毕沟垃圾处理场。该处理场位于龙门西山南麓,占地约30公顷,可使用20年。
规划:采用新技术处理垃圾
目前,我市处置生活垃圾的方法仍是填埋。这一方式建设投资少、技术要求低、对垃圾性质无特殊要求,但填埋处理等量垃圾占用土地面积是其他技术的3~15倍,十分浪费土地资源。
根据国内外经验,目前焚烧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选址难度低、减容效果明显、可回收能源等特点,且对空气污染极小,适用于垃圾热值较高、土地资源紧缺且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我市将于2020年后视城市发展程度进行尝试。
此外,堆肥技术具有可提供堆肥产品、资源化意义高、占地面积较小的优点,比较符合我市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因此,我市将重点推广堆肥技术。
结合以上两种新型技术,2020年后,我市将逐步形成以焚烧和综合利用为主,填埋和其他技术处理为辅的垃圾处理模式。
规划:建设环境园,节约防护用地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对周边地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污染,因此其周边通常都会预留一定宽度的防护用地。现阶段要求防护用地的宽度不低于500米,且内部不允许设置居民点,一般只能用作城市绿地,这对城市用地也是一种浪费。
未来,我市将建设环境园,将多种不同处理工艺的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在同一地块上,如此统筹规划可大大节约防护用地。
据介绍,这种环境园设置还能大大节约城市垃圾处理资金。例如,现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和建筑垃圾处理场往往分布在不同区域,一方面生活垃圾处理缺乏足够的覆盖材料,造成垃圾恶臭散发,另一方面建筑垃圾处理场的填埋库容则快速耗尽。将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在一处的环境园,可有效解决这一矛盾,使两者互为利用,大大降低垃圾处理成本。
任何新技术、新方法都需要由人来控制,要保证城市卫生,就离不开环卫工人。据预测,到2020年我市的环卫工人应达到8400余人。然而,薪资、住房等各种问题使得环卫工人招聘日趋艰难,缺口逐年增加。为此,我市规划新建的“环卫基地”已提上日程。未来,城市美容师们将拥有一个集生活、娱乐、工作于一体的“环卫家园”。同时,“机器人家族”也将助力我市环卫事业发展。